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稻-麥(油)綠色豐產增效技術研發獲進展 取得一系列技術成果
2023年09月22日 11:01:09
來源:化工儀器網 作者:羊舌木 點擊量:4719

此次研討會現場,通過智慧化生產管理技術演示、產品展示、機械作業、展板介紹和專人講解等形式展示了新型智慧農場、試驗及高產技術、優質水稻品種、新型肥料、新型農藥、新型農機、蟲害智能監測設備、植物營養診斷及精確施肥設備等新技術、新裝備和新模式。
【化工儀器網 行業百態】近年來,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安徽省農科院圍繞全省“三農”工作的總體部署,以全面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為核心,加強學科建設、平臺建設和團隊建設,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該省現代農業建設和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今年3月26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稻-麥(油)綠色豐產增效技術研發及集成示范項目會在合肥召開,此次會議旨在通過“稻-麥(油)綠色豐產增效技術研發及集成示范”項目的實施,突破稻麥(油)三大糧油作物高質量發展的技術瓶頸,形成區域主要糧經作物產量、品質、效益和綠色同步提高的技術模式,促進安徽省糧食產業轉型升級,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撐。
“稻-麥(油)綠色豐產增效技術研發及集成示范”項目所屬專項為“主要作物豐產增效科技創新工程”,針對長江中下游地區稻-麥、稻-油周年生產品種搭配不合理,光溫資源利用效率不高,農機農藝融合度差,肥水藥投入量大、利用率低等問題,集中優勢技術力量開展稻-麥(油)綠色豐產增效關鍵技術攻關和技術集成示范。
該項目牽頭單位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聯合安徽農業大學、安徽大學、安徽科技學院、安徽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華中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中鹽安徽紅四方肥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省10家單位。
項目實施以來,各課題圍繞項目目標與任務,密切合作、協同攻關,取得一系列技術成果。篩選出了豐產優質水稻、小麥和油菜品種共17個,明確了適宜的搭配組合,建立了稻-麥(油)周年資源高效利用技術;研制出氣力式油菜精量播種機、水稻機插秧側深施肥裝置等栽培耕作新機具4臺套,顯著提高稻-麥(油)機械化生產水平。
除此之外,還研發出作物長勢監測裝置、智能蟲情測報裝置等智能化機具6臺套,提高了作物生產智慧化管理水平;水稻全程綠色智慧施肥技術入選2023年農業農村部農業重大引領性技術,水稻產量品質效益協同提升栽培技術等5項技術入選部、省主推技術;制定省地方標準2項;初步集成稻-麥(油)周年綠色豐產增效技術模式5套;建立核心試驗示范基地8000畝、示范區30萬畝……
近日,由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稻-麥(油)綠色豐產增效技術研發及集成示范”項目在安徽省合肥市召開現場觀摩及研討會。此次研討會現場,通過智慧化生產管理技術演示、產品展示、機械作業、展板介紹和專人講解等形式展示了新型智慧農場、試驗及高產技術、優質水稻品種、新型肥料、新型農藥、新型農機、蟲害智能監測設備、植物營養診斷及精確施肥設備等新技術、新裝備和新模式。
下一步,該項目還要以更高站位、更開闊視野,打造多支團隊密切配合的協作模式,科學集成有效的綜合生產技術,強化現有技術的組裝、配套和集成創新。要加強地方政府的領導,積極爭取政府財政、市場資金多維度、多層次、多渠道的支持,發揮社會力量和市場資源價值,探索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新機制。要用“三度”評價高標準完成任務,把科技成果與對產業的貢獻度和產業的關聯度密接結合起來。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此次團體標準的出臺,全面規范了花溪牛肉粉的術語定義、加工制作、感官要求、理化指標等方面,從根源上解決了產業發展的痛點。2025-05-19 14:02:41
-
近日,農業農村部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提升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實施意見》,聚焦農業領域科技創新重點方向,建設完善全國重點...2025-05-14 10:26:05
-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對檸檬及其加工產品的需求將持續增長,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2025-05-13 15:00:08
-
近日,長治市綜合檢驗檢測中心就“長治市綜合檢驗檢測中心2025年煤基油國家質檢中心獎補資金設備采購項目”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額...2025-05-13 08:55:09
-
新鄉俊杰、河南中雪等眾多企業也相繼推出同類產品,甚至有企業將老面小籠包引入燒烤市場,拓寬應用場景。2025-05-12 14:36:10
-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智能設備將更加智能、靈活,能夠更好地模擬人類的烹飪技巧與服務方式,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2025-05-09 15:38:50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