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
- 聯系人:
- 泰林
- 電話:
- 0571-86589008
- 手機:
- 傳真:
- 0571-86589100
- 地址:
- 杭州市濱江區南環路2930號泰林大廈
掃一掃訪問手機商鋪
-
標準實施 I 泰林牽頭起草的兩項行業標準于2025年5月1日起實施!
浙江泰林生命科學有限公司系泰林生物(股代碼:300813)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位于杭州市富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司系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浙江省企業研究院。公司致力于為藥品安全、食品安全、疾控醫療、環境保護等領域提供微生物檢測系列產品。在無菌檢查、微生物檢測、高性能分離膜、水中微生物及寄生蟲、浮游生物檢測等領域形成了技術先進、產業鏈完整、產品種類齊全的科研生產體系,產品服務全國藥品食品檢測機構、食品、藥品生產企業、IVD生產企業、醫療機構、疾控、生態環境、水利、水務及第三方檢 -
臭氧(O?)作為一種強效氧化劑,憑借廣譜殺菌、無殘留等特性,成為氣體空間消毒的熱門選擇。如果使用過程控制不當,一方面會導致消毒失敗,另一方面引發設備腐蝕甚至危及人員安全。本文將從“原理”到“使用”,全面解析臭氧消毒的“正確打開方式”。01臭氧如何“殺滅微生物”臭氧消毒一般分為準備,消毒和結束三個階段,:消毒的原理主要為破壞性氧化,通過穿透微生物細胞膜,氧化酶系統、DNA/RNA結構,使細菌、病毒失活。其殺滅具備廣譜高效性、較好的擴散性,但殺滅效果受參數影響明顯。具體影響如下:1、濃度與時間的協同
-
微孔濾膜是微生物限度檢查中的重要耗材。檢查過程中通過膜過濾作用將微生物和檢品分離,再通過培養或其他方法確認被截留微生物的數量。微孔濾膜性能和對檢品的兼容性對微生物檢測的結果起到重大的影響,那么我們應該怎么選擇微生物檢測微孔濾膜呢?01濾膜孔徑選擇《中國藥典》和GB4789系列標準均規定微生物檢測濾膜孔徑不大于0.45μm。過大的孔徑存在被微生物穿透的風險,而過小的孔徑則會降低過濾的效率。對于檢測微生物穿透的問題,我司經過實驗證實即使小如挑戰除菌過濾器的缺陷短波單胞菌,使用0.45μm濾膜過濾后培
-
維護與保養微生物檢驗儀微生物檢驗儀是我們進行微生物限度檢查或微生物計數的得力助手。他體積小巧,操作簡單,陪伴著我們進行了一次又一次實驗。但是微生物檢驗儀也是需好好維護保養的,否則使用效果和壽命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下面我們就以HTY-310為例,一起了解下微生物檢驗儀的保養項目和目的。01管路清理由于實驗的沖洗液會殘留在管路和排液泵內,長此以往液體內溶質會析出,進而影響微生物檢驗儀的性能。因此推薦每次實驗后使用泵頭和濾杯(無需濾膜),向每個泵頭內沖洗滅菌純化水不少于300mL,可有效排除溶液殘
-
集菌儀是無菌檢查的專用儀器,配合集菌培養器使用,可實現樣品溶解、稀釋、轉移、分配和過濾。經過30多年的不斷進取,泰林集菌儀,從一無所有,到躋身一線;從無人知曉,到遍布全球。這不可思議的歷程,激動人心、蕩氣回腸。接下來讓我們共同回顧泰林集菌儀的發展史,回顧泰林集菌儀越來越強大的功能和始終如一的品質。01醫者仁心20世紀90年代,我國藥品微生物檢測行業從方法到標準都相對落后,導致當時藥品質量和安全保障問題突出,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泰林董事長葉大林先生本著醫者仁心,帶著強烈的
-
集菌儀是無菌檢查的得力助手,為無菌檢查提供進行潤濕/過濾/沖洗的動力。定期的維護保養能更好地保持集菌儀的性能,讓無菌檢查過程更順暢、更穩定。01日常維護每次實驗完成后,用無菌水潤濕無菌抹布,擰干抹布后擦拭機身,避免濺出的液體在機身上蒸發干燥,干燥過程中可能有微生物滋生;同時濺出的液體干燥后,形成的“鹽斑”可能腐蝕機身表面。無菌抹布擦拭集菌儀表面日常對排液槽進行清潔維護,帶出無菌室后倒出內部殘留液體,使用純化水沖洗干凈后懸掛晾干,下次使用前濕熱滅菌后,傳遞進入無菌室使用。取下排液槽02定期維護每個
-
在化學工業的廣闊領域中,對產品質量的精確把控是企業成功的關鍵。特別是對于磷酸(鹽)等強酸、高鹽類化學品,傳統的總有機碳(TOC)檢測方法面臨著諸多挑戰。濕法氧化技術在面對這類樣品時,常因氧化能力不足而受限;而直接采用燃燒法,則可能遭遇樣品中鹽分晶體析出、酸霧氣化等問題,導致設備損壞和測試結果不準確。這些難題不僅影響了生產效率,也增加了企業運營成本。浙江泰林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憑借其在分析儀器研發領域的深厚實力,推出了HTY-CT1000B總有機碳(TOC)分析儀,搭配SSE-10000固體燃燒
-
藥品無菌灌裝的損失和挑戰無菌灌裝作為藥品生產流程中的核心環節,其精確性與效率直接關系到藥品的最終質量與成本效益。這一過程要求將具有高度敏感或者高度活性(API)的無菌藥品,在無菌的環境中,安全地轉移至其最終包裝容器,如西林瓶、預充針、凍存管。面對這一挑戰,每一步操作都需謹慎對待,以最小化不可避免的藥品損失。對于那些專注于研發高價值藥物的企業而言,藥品損失的問題尤為嚴峻。這些藥物的活性藥物成分(API)不僅價格高昂,往往還面臨著供應稀缺、制造周期長等難題。尤其是在早期臨床評估階段,由于需求量小,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