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北京萊伯泰科儀器股份有限公司>>技術文章展示
當前位置:北京萊伯泰科儀器股份有限公司>>技術文章展示
2023
09-21固相微萃取 SPME Arrow 測定水中的土臭素和2-甲基異崁醇
前言嗅味是由水中各種有機與無機物質綜合作用而表現出來的,包括土壤顆粒、腐爛的植物、微生物(浮游生物、細菌、真菌等)及各種無機鹽(如氯根、硫化物、鈣、鐵和錳)、有機物和一些氣體等。水中植物在某些微生物(如放線菌、蘭綠藻等)作用下所產生的微量有機物(如2-MIB、土臭素等)也是嗅味的主要來源。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SPME)是以熔融石英光導纖維或其他材料作為基體支持物,利用“相似相溶”的原理,在其表面涂漬不同性質的高分子固定相薄層,通過直接浸入或頂空方式,對2023
09-212023
09-21科技守護“深藍”—萊伯泰科推出全新《海水放射性污染監測整體解決方案》
在面對人類活動帶來的威脅,如大氣層核試驗海洋沉降、島礁核試驗、核電廠事故以及放射性廢水排放等情境,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質含量可能急劇增加,給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帶來長期、無法逆轉的風險。萊伯泰科憑借二十多年來在核環保領域的技術積累,針對核素檢測的特殊性,如樣品的復雜性、多樣性、超微量濃度等,以及海水樣品前處理的復雜性,推出了全新的《海水放射性污染監測整體解決方案》。方案融合了多款自動化前處理設備和分析儀器,包括全自動核素固相萃取裝置、共沉淀分離裝置、高效核素分離系統以及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這些儀器2023
09-21萊伯泰科再添核素檢測前處理利器—Isotope-N8全自動核素分離純化系統
萊伯泰科Isotope-N8全自動核素分離純化系統按照固相萃取實驗流程,通過高精度注射泵和閥組相互配合將目標試劑輸送至萃取柱,機械臂運動平臺自動完成柱子的活化、上樣、清洗樣品瓶、淋洗和洗脫,結合自主開發的在線控制軟件,可實現放射性鍶的快速分離、檢測,能夠將放射性鍶的檢測時間從傳統方法的1個月縮短至數個小時,自動高效。Isotope-N8滿足HJ815-2016《水和生物樣品灰中鍶-90的放射化學分析方法》和GB14883.3—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放射性物質鍶-89和鍶-90的測定》的2023
09-21Empore™ RAD放射性元素萃取盤助力放射性元素的快速檢測
我們關注的放射性物質有哪些下表是一些被廣泛關注的主要放射性核素及其各自的半衰期。半衰期是指一半同位素衰變并趨于穩定所需的時間。氚氚是氫的一種同位素,是水中含量非常豐富的放射性核素,其濃度至少比其他放射性核素高3-4個數量級。然而,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無法有效地去除氚,因為氚本身就是水分子的一部分。盡管無法有效地從水中去除氚,但是不用擔心,因為氚是一種低能的β輻射核素,這個輻射水平的氚被廣泛認為是安全的(BuesselerScience2020)。銫銫是除氚外含量僅次于氚的污染物。銫也特別值2023
09-212023
09-212023
09-212023
08-142023
08-142023
08-142023
06-062023
05-102023
05-062023
04-19快速鎖定聚合物來源!Pyrolysis-GC-MS在輪胎痕跡鑒定中的應用
摘要介紹利用Pyrolysis-GC-MS對輪胎痕跡進行鑒別的方法,通過幾個不同廠家和不同型號輪胎測試比對得到幾組特征化合物和響應值比值,并能有效鑒定輪胎樣品,此方法能有效鑒定輪胎痕跡的聚合物來源,給公安刑偵提供有力科學幫助。前言犯罪分子在作案或者逃逸的時候會經常使用機動車輛,所以輪胎痕跡是犯罪現場的重要物證。當剎車或打滑時,路面上會出現由于胎面磨損而產生的小橡膠顆粒,這些橡膠顆粒對刑偵有較大的價值。本研究主要用Pyrolysis-GC-MS對輪胎痕跡進行分析,同時對分析方法進行優化,選擇6502023
04-122023
04-12化繁為簡,精益求精 |萊伯泰科色譜前處理技術之柱式SPE與膜式SPE
作為樣品前處理領域的行業先鋒,通過20余年的技術積淀,萊伯泰科已研發生產出各類成熟的色譜前處理產品,包括快速溶劑萃取儀、吹掃捕集儀、固相萃取儀、熱裂解儀、熱脫附、凝膠凈化系統等,可以多方位滿足色譜分析的前處理需求,并已廣泛服務于環境檢測、食品安全、醫療衛生、疾病控制、材料研究、生命科學等領域。隨著色譜技術在各行業更加廣泛地應用與普及,我們特開設了“色譜前處理技術專題”,展示萊伯泰科前處理產品的新技術和應用,便于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各類色譜前處理技術。第二期:萊伯泰科柱式固相萃取與膜式固相萃取技術一、2023
04-12EZsepTMWAX固相萃取柱在食品接觸材料中全氟化合物測定中的應用
前言在食品接觸材料領域,全氟化合物廣泛用于不粘鍋、紙制品等防水防油涂層。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發現FPAS尤其是PFOA和PFOS廣泛存在于環境以及生物體中,包括人體的血清、母乳、肝組織中,相關的實驗表明,全氟化合物對生物體具有肝臟毒性、遺傳毒性、免疫毒性以及致癌性,而膳食攝入是人體全氟化合物暴露的主要途徑,因此,食品接觸材料中的PFOA和PFOS所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受到重視。本文參考《GB31604.35-2020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測定》提供的2023
04-062023
03-27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