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藥物篩選
虛擬篩選通常依賴于計算機模擬和分子對接技術,通過計算分子間的相互作用來預測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藥物篩選是一種結合 AI 技術與計算化學的高通量篩選方法,廣泛應用于蛋白結構預測、新藥研發和分子設計與優化等領域。其主要目的是利用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ML) 算法分析大量數據,從中學習規律,生成 AI 打分函數,以此提高篩選效率,加速候選藥物的發現過程。
MCE AI 藥物篩選平臺綜合使用分子對接、深度學習、分子動力學模擬等方法,借助高性能服務器,能夠在最短數小時內完成數千萬分子的篩選,真正實現快速、高效!
圖 1. AI 技術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
基于靶點的 AI 篩選
基于靶點的 AI 篩選通過機器學習中的深度神經網絡、隨機森林等算法及分子對接等技術,構建化合物化學結構與生物活性之間的關系模型,實現對藥物化合物作用機制的快速預測。基于深度學習 (Deep Learning,DL) 模型預測蛋白質與小分子結合的 AI 篩選流程如下:
圖 2. 基于深度學習模型預測蛋白和小分子結合的流程圖
數據收集
•基于 PDBbind、ChEMBL、RCSB PDB 等公開數據集收集蛋白質結構數據以及小分子化合物數據 (結構、生物活性信息) 等,作為模型的輸入。
特征提取
•將原始數據轉換為適合深度學習模型處理的格式。
• 例如,可以使用分子指紋 (molecular fingerprints) 來表示小分子的結構,而蛋白質的特征則可以通過其氨基酸序列或三維結構進行編碼。
模型訓練
•常用的深度學習模型主要包括卷積神經網絡 (CNN)、圖神經網絡 (GNN)、Transformer 模型等。
•這些模型通過對比已知的蛋白質-小分子結合實例,學習、識別潛在的結合模式。
•在訓練過程中,模型會不斷優化參數,以提高預測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活性預測
• 將待篩選的小分子輸入訓練好的深度學習模型,以預測其與靶標蛋白的結合能力。
• 根據預測結果對小分子進行排序,選擇前幾名作為潛在候選藥物進行實驗驗證。
基于配體的 AI 篩選
在基于配體的 AI 篩選中,研究人員可以從已知的化合物庫中尋找具有所需性質的化合物,或者將已知的活性分子作為訓練集,使用 AI 工具總結其特征并生成相似的新分子。AI 生成模型可以在更廣泛的化學空間中搜索新分子,設計出具有特定藥物特性的候選分子,從而提高藥物研發的效率和成功率。
圖 3. 借助深度學習算法,實現超大規模化學空間探索:圖神經網絡 (D-MPNN) 計算預測超過 1 億個分子的化學性質。
服務優勢
• 提供基于配體/受體的 AI 篩選、分子動力學模擬、結構優化及化合物合成的一體化服務
• 擁有成熟的化學合成能力及多種復雜化學合成技術
• 配備高性能的計算機服務器,確保快速高效的數據處理
• 擁有專業的分子模擬和藥物設計團隊,具備豐富的行業經驗
• 實施高度標準的數據隱私管理,確保信息安全
服務咨詢
MCE AI 藥物篩選平臺旨在通過先進的算法和計算能力,快速識別潛在的藥物候選分子,從而大幅提升藥物研發的效率和成功率。進一步了解服務價格或技術詳情等信息,請發郵件或直接聯系 MCE 的銷售人員。
品牌介紹:
• MCE (MedChemExpress) 擁有200 多種全球獨-家化合物庫,我們致力于為全球科研客戶提供前沿最-全的高品質小分子活性化合物;
• 50,000 多種高選擇性抑制劑、激動劑涉及各熱門信號通路及疾病領域;
• 產品種類涵蓋各種重組蛋白,多肽,常用試劑盒 ,更有 PROTAC、ADC 等特色產品,廣泛應用于新藥研發、生命科學等科研項目;
• 提供虛擬篩選,離子通道篩選,代謝組學分析檢測分析,藥物篩選等專業技術服務;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