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神經系統小膠質細胞的研究已經十分廣泛,但血管周圍和軟腦膜中的巨噬細胞,即CNS相關巨噬細胞(central nervous system-associated macrophages,CAMs),其作用尚不明確。CAMs位于腦脊液中的血管旁,處于血液與腦實質的交界處,具有清除細胞碎片和呈遞抗原的生理功能,它們在病理狀態下與炎癥反應緊密相關。
GFAP+星形膠質細胞(青色):GFAP+ astrocytes (cyan),
AQP4+星形膠質細胞終足(青色):AQP4+ astrocytic endfeet (cyan) in young mice brain cortex
人類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先天免疫區室(Innate Immune Compartment)高度多樣化,包括多個免疫細胞群,如在腦實質中常見的巨噬細胞和在大腦界面處較少數量的CNS相關巨噬細胞(CNS-associated Macrophages,CAMs)。由于其數量少且位置特殊,在發育、健康和擾動期間,對時間和空間上受限制的CAM亞群知之甚少。
2023年12月20日,德國弗萊堡大學研究人員在Nature Medicine(IF 82.9)發表題為“Multiomic spatial landscape of innate immune cells at hum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orders”的文章,該研究利用單細胞RNA測序、質譜流式技術、空間轉錄組學、空間蛋白質組學等技術手段,對胎兒發育、成年和病理過程中人類CNS界面的免疫區室進行了全面分析,揭示了CNS界面先天免疫細胞的空間多組學景觀,突出了CNS界面處的髓系細胞多樣性,并提供了對人類大腦免疫系統復雜性的見解。

CAMs中CD206、CD163與Iba1共表達,但小膠質細胞和Kolmer細胞中不存在共表達,且在PV CAMs中表達最高的CD169在多達2/3的CD206+細胞中表達。此外,空間鄰域富集分析結果表明,LM CAMs優先與成纖維細胞和內皮細胞共生并相互作用。其中CD74是CAMs定向的鄰域間相互作用的主要受體。
駐留小膠質細胞和CAMs的免疫表型,發現90%的Y+細胞呈現Iba1陽性,但只有約20%的Y+細胞表達小膠質細胞核心標志物P2RY12、GLUT5和TMEM119。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