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結果顯示:ICOSLG(編碼可誘導的共刺激配體ICOSL)是炎癥性腸病的易感基因。 ICOSL與樹突狀細胞中模式識別受體信號的增強,CD4 T細胞誘導IL-10的產生以及針對特定抗原的高親和力抗體的產生有關,所有這些都可能解釋其參與胃腸道炎癥的機制。
自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的Craig L. Maynard團隊發現:小鼠ICOSL缺乏會導致IL-10的大量產生以及CD4 T細胞的大量富集,在大腸近端區域尤為明顯。成年小鼠ICOSL缺陷導致IL-10的分泌不足,誘導了嚴重的結腸炎癥,而該癥狀可以通過甲硝唑治療得以緩解。 ICOSL缺陷小鼠結腸粘液中IgA和IgG抗體水平下降,并且其對微生物抗原(包括來源于鞭毛藻科粘液相關細菌的鞭毛蛋白)的識別能力也有所下降。ICOSL缺乏加以及CD4特異性的Il10基因缺失進一步導致幼年小鼠自發性出現結腸炎。進一步,作者發現在這種情況下,母體獲得的抗體和宿主衍生的抗體都有助于生命早期的抗體庫的形成,這些庫在早期則介導了腸炎的保護作用。

(圖1,IL-10暫時性缺失加劇ICOSL小鼠的腸炎表型)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首先比較了ICOSL缺陷型小鼠在IL-10短暫性缺失的情況下腸炎的發生與發展。通過抗Thy1.1抗體介導IL-10分泌細胞的清除,作者發現小鼠腸道中CD4效應細胞的水平明顯上升,同時伴隨著腸道炎癥的嚴重性的增加。

(圖2,腸道受影響抗體主要識別共生菌抗原)
進一步,作者發現ICOSL的缺失會導致分泌IL-10細胞的水平自然升高,然而腸道中識別共生菌的抗體水平則明顯降低,該趨勢在腸道近端更為明顯。通過對抗體組成進行分析,作者發現這些受到影響的抗體分子主要負責識別腸道共生菌來源的抗原靶標。
在此基礎上,作者給小鼠提供了抗體以及IL-10雙重治療。結果顯示,兩者結合使用能夠大幅附近小鼠生命早期的腸道穩態。而上述抗體在自然狀態下既來源于母體,同時也來源于宿主自身。
總的來說,上述發現揭示了ICOSL依賴的抗共生菌抗體和IL-10在大腸微生物群的適應性免疫調節中的伙伴關系。此外,作者認為ICOSL缺陷小鼠可能有助于探索抗體在宿主-菌群共生中發揮的作用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