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體內都有一個維持進食平衡的體系,但人們往往抵抗不了,明明已經吃飽了卻還停不下來。現在科學家們找到了這其中的原因。
有多少次我們吃完了飯卻無法拒絕餐后甜點,剛離開餐廳又抱著薯片和可樂走進了電影院。雖然激素和神經回路存在天然的制衡機制,但人們總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放縱自己的食欲。
研究人員發現,在否決飽足感信號時,食物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是一個重要因素。
2013年研究人員發現,薯片會使大鼠出現享樂性過度進食(hedonic hyperphagia),也就是吃飽了還要吃。薯片基本上全是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那么這些成分究竟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大鼠只是簡單選擇熱量高的食物么?
研究顯示,當食物的脂肪比例上升到35%時,大鼠會越吃越多。但當脂肪比例超過35%時,大鼠反而吃得更少。這說明,進化上對高能量食物的偏愛無法解釋大鼠的過度進食行為。
MRI一般是檢測死亡或麻醉大鼠,但Hess等人希望在大鼠進食過程中觀察其大腦。他們選擇了錳離子增強磁共振成像MEMR,“錳離子是一種特殊的造影劑,會在大鼠正常行動時(比如吃薯片)聚集于活性大腦區域。錳離子能在活性大腦區域停留一段時間,并被MRI檢測出來,”研究人員解釋道。
研究人員將大鼠分為三組,分別讓其食用標準食物、35%脂肪的食物和薯片。他們發現,這些大鼠在進食過程中激活的大腦區域存在顯著差異。薯片引起享樂性過度進食的效果較強,在大鼠食用薯片時,與進食、自主活動、獎賞和成癮有關的大腦區域高度活躍,而飽足回路的成分失去活性。
雖然35%脂肪的食物沒有薯片那樣強的效果,但這些大鼠的大腦活性也和標準組不同。值得注意的是,35%脂肪的食物會導致與睡眠相關的大腦區域失活。
研究指出,從正常進食轉變為享樂性進食,涉及的不只是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可能也跟薯片的其他成分有關。“很明顯,享樂性進食可疑輕松勝過內穩態調控,自我約束是*的,”研究人員說。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