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壓迫損傷模型
脊髓壓迫是導致脊髓損傷的重要原因之一,該損傷模型主要為模擬椎管內占位性病變造成的脊髓損傷,可分為急性壓迫傷和慢性壓迫傷。一般是通過異物植入的方式造成壓迫,如植入膨脹的球囊、不銹鋼螺釘、腫瘤細胞、硅膠片等。急性壓迫的病理生理過程與脊髓撞擊模型較為相似;慢性脊髓壓迫為非瞬間損傷,便于進行神經功能和代謝改變的檢測。根據擠壓或者壓迫方式和持續時間的不同,脊髓壓迫又可以分為很多種,如腹側和背側壓迫損傷模型、靜力性的壓迫和動力性的壓迫等。壓迫的力量可通過氣囊、液囊、動脈鉗夾、重物壓迫、鑷子擠壓和材料填充等產生。壓迫損傷的程度主要取決于壓力大小和受壓時間。脊髓受壓造成血供障礙,加之機械的原發作用致使脊髓組織變性壞死。Tadov等創立的球囊壓迫法,是將一個可膨脹的氣球放入椎骨與硬脊膜之間,術后動物*恢復后,以不同速率向氣球充氣使其膨脹。可在脊髓任何部位造成損傷,氣體注入量和壓迫時間可任意選擇。此法操作簡單,重復性好,與臨床上椎管內占位性病變、血管性疾病造成的椎管內出血脊髓受壓有很多相似之處,常用于撞擊與壓迫對脊髓損傷機制的對比研究。
在Tadov之后,Seijun等應用球囊式導管經過椎間孔植入L1水平的硬膜外隙,然后注入生理鹽水,根據注入生理鹽水量的不同,即可造成輕度、中度、重度的脊髓損傷。田偉等將帶有金屬絲的硅膠片通過黃韌帶植入椎管中,造成脊髓壓迫,該方法不用打開椎板,這樣既可以減少手術創傷又可以簡化操作,不但可以準確定位,而且手術重復性好、死亡率低,模型較均一。這幾種方法的特點在于植入異物首先造成的是一個急性壓迫,其后才是持續的慢性壓迫,這與臨床急性椎間盤突出、脫出造成脊髓受壓的病理過程較為相似。
不銹鋼螺釘壓迫脊髓造成損傷,1990年由Hashimoto應用于大鼠T11水平脊髓,為漸進型脊髓壓迫所致脊髓損傷提供了一個實用且簡單的模型。河南醫科大學孔抗美等將此模型進行改進,后路安裝有機玻璃平板固定的不銹鋼螺釘壓迫裝置,造成漸進型脊髓受壓模型。該模型雖能較好地模擬慢性壓迫的自然進程,但增加了手術次數和創傷。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