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耳聾動物模型
(1)復制方法 健康普通級雜色豚鼠,雌雄不拘,體重為400~500g,耳郭反射靈敏.耳鏡檢查排除外耳、中耳炎癥。方法①:G-菌內毒素脂多糖1g/L,顯微鏡下實驗組每只動物經雙耳鼓膜注入大腸桿菌脂多糖;對照組注入等量生理鹽水做對照。方法②:經肌肉注射卡那霉素(或慶大霉素)400mg/kg體重,1次/d,共7~10d。分別檢查造模前和造模后1d、10d耳郭聽力反射和腦干誘發電位。處死動物,解剖耳顳部組織,從圓窗及蝸尖分別灌注1%硝酸銀或3%戊二醛固定,作耳蝸鋪片及掃描電鏡觀察。
(2)模型特點 本動物模型與對照組相比,腦干誘發聽電位變化造模后聽力均明顯降低,模型組豚鼠聽閾顯著增高。中耳有炎性表現;同時有內淋巴囊囊周、血管紋和螺旋韌帶充血水腫、炎癥細胞浸潤,毛細胞變性等內耳組織的病理改變;耳蝸螺旋器毛細外毛細胞回較輕,表現排列紊亂,聽毛倒伏,扭曲變形,指向胞損害嚴重,以外毛細胞為甚,內毛細胞損害較輕,不同方向,嚴重有聽毛脫落、缺損,甚則大片脫落,基底膜板亦有不同程度損壞,耳蝸螺旋軸靜脈和毛細血管充血,炎癥細胞聚集、浸潤明顯。提示中耳局部感染引起內耳損害的途徑。本模型穩定、可靠,方法易于掌握。
(3)比較醫學 感染性神經性耳聾多由急、慢性中耳炎及其并發癥引起,在耳聾中占有相當的比例,嚴重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由于其引起內耳損傷的機制不甚明確,如何防止感染性神經性耳聾的發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對內耳病變尚缺乏直接、無創而有效的檢測手段,又因位置的特殊性不能對內耳組織進行活檢。從而通過構建動物模型,進行相關研究。本方法建立的模型對進一步探討感染性神經性耳聾的發生機制,闡明中、內耳炎性損害的發展過程,具有良好的實用價值。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