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傳感技術,定義圍術期監護新標準
血氧監測技術的里程碑突破
柯惠(Covidien,美敦力旗下)Nellcor PM10N脈搏血氧儀是重癥監護與圍術期管理的設備,搭載第七代抗運動干擾算法與Max-Fast™智能傳感器技術,可在特殊低灌注(血流指數PI≥0.3%)及患者劇烈運動狀態下實現±1% SpO?精度,連續監測誤差率<0.5%。全球超50萬臨床案例驗證其可靠性,通過FDA 510(k)、CE及NMPA三重認證,成為ICU、麻醉科及急診領域的黃金監測標準。
核心技術優勢:精準背后的科學邏輯
1. 抗干擾算法革命
智能運動補償(M-LNCS™) :通過128Hz高頻采樣與多波長光譜分析,有效消除術中電刀干擾、患者震顫及轉運顛簸造成的偽影,誤報率降低82%。
低灌注優化(RDS-2®) :在休克、體外循環等低血流狀態(PI≥0.3%)下,仍可維持SpO?檢測精度,實測低灌注場景準確率高達98.7%(對比動脈血氣分析)。
自適應校準技術 :每8秒自動調整信號增益,支持膚色(Fitzpatrick V-VI型)與指甲油(黑色/藍色)干擾補償,消除種族差異誤差。
2. 創新硬件設計
Max-Fast™傳感器 :柔性硅膠材質適配新生兒至成人全年齡段(體重2kg-200kg),雙排LED布局提升信號穿透力,檢測響應時間≤3秒。
雙通道冗余系統 :主備雙處理器實時交叉驗證數據,系統故障自動切換,MTBF(平均時間)超50,000小時。
無線傳輸模塊 :支持藍牙5.0與Wi-Fi直連,數據同步至中央監護站(如Philips IntelliVue、GE CARESCAPE),延遲<200ms。
3. 智能臨床輔助
趨勢預測(SPOC™) :基于機器學習算法分析SpO?/PI波形,提前5-8分鐘預警低氧血癥風險,敏感度93.2%。
灌注指數可視化 :實時顯示PI值(0.02-20%),輔助評估休克、心衰患者外周循環狀態。
多模式報警系統 :分級報警閾值(可設SpO? 70-100%)、聲光震動三重提醒,符合AAMI EC12報警管理標準。
技術參數與性能指標
類別 | 詳細參數 |
測量范圍 | SpO?:70-100% 脈率:30-250bpm PI:0.02-20% |
精度 | SpO?:±1%(70-100%) 脈率:±2bpm(>30bpm) |
環境適應性 | 工作溫度:0-45℃ 抗跌落:1.2m IPX4防水等級 抗除顫沖擊8kV |
電源管理 | 鋰電池續航:72小時(連續模式) 待機時間:30天 支持USB-C快充 |
認證資質 | FDA K193592、CE 0597、NMPA(國械注進202******)、ISO 80601-2-61 |
臨床操作指南:四步實現精準監測
步驟1:設備準備
檢查傳感器光學窗口無劃痕,使用酒精棉片清潔患者指端(避開指甲油區域)。
選擇適配型號:成人(DS-100A)、兒童(DS-100C)、新生兒(DS-100N)。
步驟2:傳感器佩戴
將傳感器夾于食指或中指遠端指節,確保LED與光電管正對甲床。
觀察信號質量條(0-5級),達到3級以上視為有效監測。
步驟3:數據解讀
實時監測界面 :主屏顯示SpO?數值、脈率波形及PI值,次屏提供8小時趨勢圖。
報警處理 :若SpO?持續<94%,需排查探頭移位、患者低體溫或呼吸系統異常。
步驟4:設備維護
每日用75%乙醇擦拭機身,避免液體滲入接口。
每月執行一次自檢程序(長按電源鍵5秒進入診斷模式)。
多場景臨床應用價值麻醉監護 :全麻誘導期氧合驟降預警,氣管插管期間持續監測。
重癥監護 :ARDS患者PEEP滴定優化,ECMO支持期間實時反饋。
急診搶救 :創傷性休克灌注評估,心肺復蘇ROSC后氧代謝監測。
圍產醫學 :新生兒窒息復蘇效果評價,早產兒視網膜病變風險防控。
居家監測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遠程管理,夜間血氧趨勢分析。
禁忌癥 :不適用于碳氧血紅蛋白血癥(COHb>5%)或高鐵血紅蛋白血癥(MetHb>3%)。
常見問題解答(FAQ)
Q1:指甲油是否影響測量精度?
普通紅色/粉色指甲油誤差<1%,深藍/黑色需使用反射式傳感器(RS-10型號)。
Q2:設備能否用于磁共振環境?
主機兼容3T以下MRI,但傳感器需距離掃描區>30cm并移除金屬部件。
Q3:如何延長電池壽命?
啟用智能休眠模式(10分鐘無操作自動關機),避免高溫(>40℃)環境存放。
以科技創新守護生命氧合防線
柯惠Nellcor PM10N脈搏血氧儀憑借抗運動干擾算法、低灌注優化技術與智能化臨床輔助功能,重新定義了危重癥監護的精度標準。其“精準監測、提前預警"的核心價值,正在全球范圍內挽救更多生命。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