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WSZ-A-2
買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WSZ-A-2,找到我們是緣分。
公司已優惠的價格、高質量標準、高服務態度及過硬技術與您合作。
設備有常規型號、現貨,國內地址送貨到場,技術上門安裝。
水量從日處理1噸到4000噸不等。
所涉及的污水種類有:生活污水、醫療污水、餐飲污水、洗滌污水、屠宰污水、食品污水及各種各樣的工業污水等。
活性污泥處理系統,在當前污水處理領域是應用較為廣泛的處理技術。它有效地用于生活污水,城市污水和有機性工業廢水的處理,對于傳統的活性污泥技術在工藝方面采取措施突破僅作為二級處理技術傳統,能夠作為脫氮、除磷的三級處理技術。SBR(sequencingbatchreactor)法,即序批式間歇活性污泥法,就是這類活性污泥處理新工藝中的引人注目的一種活性污泥法。它是被日本下水道協會和美國環保局評估了的少數富有革新意義和較強競爭力的廢水生物處理技術之一。
1特點及其發展
1.1產生及發展SBR工藝早在1914年即已開發,但由于當時監測手段落后,并沒有得到推廣應用。1979年美國的L。Irvine對SBR工藝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于1980年在印第安那州的Culver改進并投產了一個SBR污水處理廠。此后隨著計算機監控技術、各種新型不堵塞曝氣器和軟件技術的出現,同時也由于開發了在線溶解氧測定儀、水位計等精度高并且對過程控制比較經濟的水質檢測儀表,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治理逐漸實現了自動化,加之SBR具有均化水質、工藝簡單,處理效果穩定,耐沖擊負荷力強,出水質好,操作靈活、占地面積少等優點而成為包括美、德、日、澳、加等在內的許多工業發達國家競相研究和開發的熱門工藝。以澳大利亞為例,近10多年來建成采用SBR工藝的污水處理廠就達近600座之多。我國在80年代中期開始對SBR法的應用研究。1985年,上海吳淞肉聯研制投產了我國*座SBR法污水處理站,設計處理水量2400t/d,運行效果良好。目前在云南省昆明市已有兩座采用SBR工藝的大中型污水處理廠,運行情況良好。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10萬t/d采用SBR工藝的污水處理廠也于近日投入運行。從國內外研究情況來看,SBR法是一種高效、經濟、可靠的適合我國國情的廢水處理方法。
1.2工藝流程間歇式活性污泥法的主要反應器,即曝氣池的運行操作是由流入、反應、沉淀、排放和閑置五個工序組成。污水在反應器中按序列、間歇地進入每個反應工序,每個SBR反應器的運行操作在時間上也是按次序排列間歇運行的。在流入工序實施前,閑置工序處理后的污水已經排放,曝氣池中殘存著高濃度的活性污泥混合液。當污水注入流入時,曝氣池可以起到調節池的作用,假如進行曝氣可以取得預曝氣效果,也可使污泥再生,恢復其活性。反應工序是SBR工藝主要的一道工序。當污水注入達到預定容積后,可開始反應操作,如去除BOD、硝化、磷的吸收,以及反硝化等。根據反應需要達到的程度,進行短時間的微量曝氣,以吹脫污泥上粘附的氣泡或氮,以保證排泥順利進行。在排泥工序,停止曝氣和攪拌,使混合液處于靜止狀態,活性污泥與水分離,相當于二次沉淀池的作用。經過沉淀后的上清液作為處理出水排放,沉淀的污泥作為種泥留在曝氣池內,起到回流污泥的作用。在閑置工序,處理出水排放后,反應器處于停滯狀態,等待下一個操作周期。在此期間,應間斷或稍微曝氣以避免污泥的腐化。經過閑置的活性污泥處于營養物的饑餓狀態,因此當進入下個運行周期的流入工序時,活性污泥就可以發揮較強的吸附能力增強去除作用。閑置工序是SBR工藝中的重要內容。
1.3工藝特點及主要問題SBR工藝與連續式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如下優點:(1)工藝流程簡單,不需要另設二沉池及污泥回流設備,多數情況下可以省去初沉池。(2)占地面積小、造價低;非凡是小城鎮的污水處理可比普通活性污泥法節省基建投資30%以上。(3)營養物質去除效果及脫氮除磷效果好。(4)污泥沉降性能好。(5)適應性良好,且易于維護治理。SBR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操作復雜,對自控要求高;此外其工藝流程本身決定了設備裝置利用率低。有廢水需要處理的單位,也可以到污水寶項目服務平臺咨詢具備類似污水處理經驗的企業。當前國內焦化廢水處理主要依照的標準是《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COD一級標準是100mg/L,氨氮是25mg/L。隨著國家水質標準的提高,主流工藝AO及其變形工藝對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進行的二級生化處理后,出水要達到回用標準可能還有一段距離,尤其是COD的去除率有待進一步提高,需要進行深度處理。在深度處理工藝中,高級氧化憑借其反應時間快、去除污染物*、處理后的廢水可*回收利用等優勢,專家預計不久會用在各種廢水深度處理中,尤其是高濃度工業廢水領域。此外,膜處理技術也有其自身的優點,如高效的分離過程、低能耗等,而且隨著膜技術日益成熟,相信也會用于廢水的深度處理中。
當然,膜處理和高級氧化技術用于焦化廢水深度處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
(1)如果采用膜處理技術進行深度處理,則存在二次水處理的過程,膜將二級出水進行分離后,水會形成兩部分:一部分是處理后可直接回用的水,占總水量的75%;另一部分則是濃縮后的污水,COD和鹽含量比較高,占總水量的25%,這部分水需要進行二次處理。專家建議,此部分污水 可以采用活性炭吸附方法來去除COD,但是活性炭吸附存在活性炭再生等問題,有的學者提出可以將此部分廢水回流進入二級處理中,這樣就避免了后續的處理,但是對水質的影響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論證。
(2)如果采用高級氧化法進行深度處理,會出現COD先下降后上升的現象,可能是因為高級氧化產生的中間產物構成了新的COD。專家提出采用重鉻酸鉀法測得的COD指標有一定的局限性,采用TOC指標可能會更合適。
專家提出將生化處理工藝中的A段與MBR結合使用,后續接上反滲透/納濾等膜處理工藝對焦化廢水進行處理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由于MBR是封閉式的、占地小,廠區可以建設的比較漂亮,加上膜分離技術處理效果好,也是一種很有潛力的技術路線。
目前廢水處理常著重于污染物降解,而忽視了廢水中資源回收和再利用,不符合循環經濟理念。專家建議開發全過程高效控制集成技術和*技術,加強某些高濃度廢水中氨氮和酚等資源有效利用,對促進廢水處理技術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吸附劑表面產物,特別是吸附劑表面功能基團,決定了吸附機制,對重金屬離子吸附機制報道較常見的有離子交換、靜電作用、螯合作用、沉淀和絡合。對于陰離子,靜電作用對于離子進入到吸附劑表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吸附劑表面的胺類基團在酸性條件下很容易被質子化并且其對陰離子吸附有利吲。
非常多的功能團,包括羧基、羥基、硫酸鹽、磷酸鹽、氨基化合物和氨基等,對重金屬吸附都很重要㈣。這些功能基團中,胺類在去除重金屬方面較有效,它不僅與金屬陽離子有螯合作用,也能通過靜電作用或氫鍵吸附金屬負離子,由分子中大量主要的和次要的胺類基團組成的聚乙烯酰胺,當被吸附或橫跨在吸附劑表面時,對重金屬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在水處理中,大部分膠體帶負電,帶正Zeta電位的吸附劑對水體中這些污染物的吸附是有利的。Lukasik幾次試圖通過在表面涂上金屬氫氧化物和金屬過氧化物來改造沙石,但這樣改造后表面物質易于溶解。據報道,經聚吡咯改造的玻璃珠在一定的pH范圍內擁有很高的表面正電荷,增強了對帶負電荷的高嶺土微粒和腐殖酸的去除。
2各種改性技術處理重金屬廢水的研究
2.1接枝技術在處理重金屬廢水中的應用
2.1.1微生物經接枝后吸附重金屬的研究:雖然很早以前人們就發現自然生長的白腐真菌能將木頭里的Cd、Fe、Zn和Cu等積累在子實體內,但將白腐真菌應用于治理重金屬廢水,在近幾年中才被研究者們重視。在聚氨酯泡沫載體中生長的白腐真中的黃孢原毛平革菌P.ysosporium能吸附57%的cu(Ⅱ)和43%的Cd(11);而以橘子皮纖維素為基質中的P.ysosporium能吸附168.61mg/g的Zn(1/)[HI,在活性染料Remazol Black B共存條件下云芝zversicolor能去除32.2%的Cr(VI)。發酵工業或各種活性污泥舊中可利用的微生物包括細菌、酵母、真菌和藻類等,在去除水中重金屬方面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利用微生物的活性原則和重金屬與微生物的親和作用,把重金屬轉化為較低毒性的產物,從而達到去除低濃度重金屬廢水的目的。微生物細胞壁化學功能團(氨基、羥基、磷酸基等)與所吸附的重金屬離子形成離子或共價鍵來達到吸附金屬離子的目的。而且微生物可以通過遺傳工程、馴化或構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菌株。Deng等經過兩階段反應把聚乙烯亞胺融合到青霉菌表面吸附Cr(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