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西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污水設備生產廠家,產業鏈生產,跟我們合作各方面您都不吃虧。
一體化設備常用于處理:生活污水、醫療污水、屠宰污水、洗滌污水、餐飲污水、養殖污水及各種工業生產污水等。
常有的水量及型號有:3m3/d、5m3/d、10m3/d、15m3/d、20m3/d、25m3/d、30m3/d、35m3/d、40m3/d、50m3/d、60m3/d、70m3/d、80m3/d、90m3/d、100m3/d、150m3/d、200m3/d、300m3/d、400m3/d、500m3/d.
日處理3噸、日處理5噸、日處理10噸、日處理15噸、日處理20噸、日處理25噸、日處理30噸、日處理35噸、日處理40噸、日處理50噸、日處理60噸、日處理70噸、日處理80噸、日處理90噸、日處理100噸、日處理150噸、日處理200噸、日處理250噸、日處理300噸、日處理400噸、日處理500噸。
3立方米/天、5立方米/天、10立方米/天、15立方米/天、20立方米/天、25立方米/天、30立方米/天、35立方米/天、40立方米/天、50立方米/天、60立方米/天、70立方米/天、80立方米/天、90立方米/天、100立方米/天、150立方米/天、200立方米/天、250立方米/天、300立方米/天、400立方米/天、500立方米/天。
磁分離技術
磁分離技術是近年來發展的一種新型的利用廢水中雜質顆粒的磁性進行分離的水處理技術。對于水中非磁性或弱磁性的顆粒,利用磁性接種技術可使它們具有磁性。
磁分離技術應用于廢水處理有三種方法:直接磁分離法、間接磁分離法和微生物—磁分離法。
目前研究的磁性化技術主要包括磁性團聚技術、鐵鹽共沉技術、鐵粉法、鐵氧體法等,具有代表性的磁分離設備是圓盤磁分離器和高梯度磁過濾器。目前磁分離技術還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還不能應用于實際工程實踐。
西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等離子水處理技術
低溫等離子體水處理技術,包括高壓脈沖放電等離子體水處理技術和輝光放電等離子體水處理技術,是利用放電直接在水溶液中產生等離子體,或者將氣體放電等離子體中的活性粒子引入水中,可使水中的污染物*氧化、分解。
水溶液中的直接脈沖放電可以在常溫常壓下操作,整個放電過程中無需加入催化劑就可以在水溶液中產生原位的化學氧化性物種氧化降解有機物,該項技術對低濃度有機物的處理經濟且有效。此外,應用脈沖放電等離子體水處理技術的反應器形式可以靈活調整,操作過程簡單,相應的維護費用也較低。受放電設備的限制,該工藝降解有機物的能量利用率較低,等離子體技術在水處理中的應用還處在研發階段。
電化學(催化)氧化
電化學(催化)氧化技術通過陽極反應直接降解有機物,或通過陽極反應產生羥基自由基(˙OH)、臭氧等氧化劑降解有機物。
電化學(催化)氧化包括二維和三維電極體系。由于三維電極體系的微電場電解作用,目前備受推崇。三維電極是在傳統的二維電解槽的電極間裝填粒狀或其他碎屑狀工作電極材料,并使裝填的材料表面帶電,成為第三極,且在工作電極材料表面能發生電化學反應。
與二維平板電極相比,三維電有很大的比表面,能夠增加電解槽的面體比,能以較低電流密度提供較大的電流強度,粒子間距小而物質傳質速度高,時空轉換效率高,因此電流效率高、處理效果好。三維電極可用于處理生活污水,農藥、染料、制藥、含酚廢水等難降解有機廢水,金屬離子,垃圾滲濾液等。
輻射技術
20世紀70年代起,隨著大型鈷源和電子加速器技術的發展,輻射技術應用中的輻射源問題逐步得到改善。利用輻射技術處理廢水中污染物的研究引起了各國的關注和重視。
與傳統的化學氧化相比,利用輻射技術處理污染物,不需加入或只需少量加入化學試劑,不會產生二次污染,具有降解效率高、反應速度快、污染物降解*等優點。而且,當電離輻射與氧氣、臭氧等催化氧化手段聯合使用時,會產生“協同效應”。因此,輻射技術處理污染物是一種清潔的、可持續利用的技術,被原子能機構列為21世紀和平利用原子能的主要研究方向。
光化學催化氧化
光化學催化氧化技術是在光化學氧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光化學法相比,有更強的氧化能力,可使有機污染物更*地降解。光化學催化氧化是在有催化劑的條件下的光化學降解,氧化劑在光的輻射下產生氧化能力較強的自由基。
催化劑有TiO2、ZnO、WO3、CdS、ZnS、SnO2和Fe3O4等。分為均相和非均相兩種類型,均相光催化降解是以Fe2+或Fe3+及H2O2為介質,通過光助-Fenton反應產生羥基自由基使污染物得到降解;非均相催化降解是在污染體系中投入一定量的光敏半導體材料,如TiO2、ZnO等,同時結合光輻射,使光敏半導體在光的照射下激發產生電子—空穴對,吸附在半導體上的溶解氧、水分子等與電子—空穴作用,產生˙OH等氧化能力*的自由基。TiO2光催化氧化技術在氧化降解水中有機污染物,特別是難降解有機污染物時有明顯的優勢。
高濃度有機廢水的化學處理技術
化學處理技術是應用化學原理和化學作用將廢水中的污染物成分轉化為無害物質,使廢水得到凈化的方法,其單元操作過程有中和、沉淀、氧化和還原等。以下就焚燒法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作一簡介。
另外催化濕式氧化法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是近年來開發的新技術,廢水經過凈化后可達到飲用水標準,而且不產生污泥,還可同時脫色、除臭及殺菌消毒。這一技術在20世紀90年代達到工業化水平。
高濃度有機廢水的物理化學處理技術
物理化學處理技術是指廢水中的污染物在處理過程中通過相轉移的變化而達到去除目的的處理技術,常用的單元操作有萃取、吸附、膜技術、離子交換等。以下就萃取法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作一簡介。
萃取是利用污染物質在水中或與水不互溶的溶劑中有不同的溶解度進行分離,通常稱為物理萃取;但若溶劑和廢水中的某些組分形成絡合物而進行分離,常稱為化學萃取或絡合萃取。萃取法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不僅具有設備投資少、操作簡便等優點,而且主要污染物能有效回收利用,絡合萃取對于極性有機物的分離具有高效性和選擇性。絡合萃取主要是基于可逆絡合反應的極性有機物萃取分離方法,其關鍵是選擇具有相應官能團的絡合劑、選定合適的稀釋劑及選擇既經濟又高效的萃取溶劑再生的方法。如采用類似于醋酸丁酯、苯等的新型絡合劑QH處理高濃度含酚廢水,酚含量達到國家排放標準,且絡合劑性能優良,便于循環使用。
另外,物理萃取技術在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特別是脈沖萃取的應用,使得物理萃取技術的萃取效果大大提高,如巨化集團公司錦綸廠的排放廢水,采用自主設計的600、有效篩板高度6m(塔總高14.2m)的脈沖篩板塔。該塔可使錦綸廠廢水中己內酰胺的平均濃度從6.35%降到0.85%,COD下降5萬左右。
離子交換法
離子交換是一個單元操作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常涉及到溶液中的離子與不溶性聚合物(含有固定陰離子或陽離子)上的反離子之間的交換反應。
采用離子交換法時,廢水首先經過陽離子交換柱,其中帶正電荷的離子(Na+等)被H+置換而滯留在交換柱內;之后,帶負電荷的離子(CI-等)在陰離子交換柱中被OH-置換,以達到除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