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AO工藝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
閱讀:862 發布時間:2019-9-25AO工藝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
魯盛環保生產: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氣浮機、二氧化氯發生器、加藥裝置、疊螺污泥脫水機、機械格柵、壓濾機、玻璃鋼產品。
魯盛環保專車送貨、派技術安裝、本地有售后。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于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之間的生物膜法工藝,其特點是在池內設置填料,池底曝氣對污水進行充氧,并使池體內污水處于流動狀態,以保證污水與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觸,避免生物接觸氧化池中存在污水與填料接觸不均的缺陷。
技術原理
生物接觸氧化池即采用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接觸氧化法相結合的方式,好氧曝氣采用活性污泥工藝,利用好氧微生物菌群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接觸氧化工藝是通過生物膜的作用進一步吸附,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具體結構采用的是多段推流式,即生物接觸氧化池內分成多格,污水串聯流過每一格間。可使每格生長的微生物與負荷條件相適應,有利于專性微生物的培養馴化,提高處理效率。
技術特點
1、進水采用進水堰的方式,進水與進氣逆向,增加水與生物膜的接觸面積。2、載體生物填料采用新式生物浮球,球內能固定和包藏生物膜。不用填料固定支架,可以解決修理更換的困難。采用新式羅茨鼓風機供氣,充氧設備采用微孔曝氣器。
其特點是在池內設置填料,池底曝氣對污水進行充氧,并使池體內污水處于流動狀態,以保證污水與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觸,避免生物接觸氧化池中存在污水與填料接觸不均的缺陷。 該法中微生物所需氧由鼓風曝氣供給,生物膜生長至一定厚度后,填料壁的微生物會因缺氧而進行厭氧代謝,產生的氣體及曝氣形成的沖刷作用會造成生物膜的脫落,并促進新生物膜的生長,此時,脫落的生物膜將隨出水流出池外。
生物接觸氧化法具有以下特點: 1、由于填料比表面積大,池內充氧條件良好,池內單位容積的生物固體量較高,因此,生物接觸氧化池具有較高的容積負荷; 2、由于生物接觸氧化池內生物固體量多,水流*混合,故對水質水量的驟變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3、剩余污泥量少,不存在污泥膨脹問題,運行管理簡便。
去除率
COD去除率60%,BOD去除率30%。
適用范圍
可廣泛適用于各類工業污水及生活污水。
(1)加強生物相觀察
在正常運行和生物膜降解能力良好時,生物膜上的生物相相對穩定,細菌和原生動物之間存在著制約關系。
在運行過程中,若有機物負荷或營養狀況有較大變化,則原生動物中固著性鐘蟲、枝蟲消失,絲狀菌,菌膠團結構松散,而游泳性草履蟲、鐘蟲大量出現,出水水質變差。
反之,若原來出水水質較差,一旦出現鐘蟲、枝蟲、絲狀菌,菌膠團結構緊密,而游泳性草履蟲、鐘蟲減少,則說明環境條件有了改善,出水水質變好。因此原生動物纖毛蟲,特別是鐘蟲、枝蟲是生物接觸氧化系統運轉良好的有價值的指示性生物。
(2)控制進水pH值
影響生物接觸氧化池正常運轉的因素主要有溫度、pH值、溶解氧和營養物。pH值較易測定,對于pH值過高或過低的廢水,要進行pH值的調節處理,控制生物接觸氧化池pH值在6.5-9.5之間。否則,氧化池中微生物易受損害,影響生物相和處理效果。
(3)防止填料的堵塞
防止填料堵塞除在設計過程中選擇適宜的填料外,在運行過程應定時加大氣量對填料進行反沖洗,通常是15~20d反沖洗一次,每次反沖洗30分鐘左右。這對于填料上衰老生物膜的脫落,促進生物膜的新陳代謝,防止填料堵塞很有效。
營養物質對厭氧生物處理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厭氧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需要攝取一定比例的CNP及其他微量元素,但由于厭氧微生物對碳素養分的利用率比好氧微生物低,一般認為,厭氧法中碳氮磷的比值控制在CODcr:N:P=(200~300):5:1即可。還要根據具體情況,補充某些必需的特殊營養元素,比如硫化物、鐵、鎳、鋅、鈷、鉬等。
在厭氧處理時提供氮源,除了滿足合成菌體之外,還有利于提高反應器的緩沖能力。如果氮源不足,即碳氮比太高,不僅導致厭氧菌增殖緩慢,而且使消化液的緩沖能力降低,引起pH值下降。相反,如果氮源過剩,碳氮比太低、氮不能被充分利用,將導致系統中氮的積累,引起pH值上升;如果pH值上升到8以上,就會抑制產甲烷菌的生長繁殖,使消化效率降低。一般說來,氮的濃度必須保持在40~70mg/L的范圍內才能維持甲烷菌的活性。
AO工藝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pH值對厭氧處理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厭氧微生物對其活動范圍內的pH值有一定的要求,產酸菌對pH值的適應范圍較廣,一般在4.5~8.0之間都能維持較高的活性。而甲烷菌對pH值較為敏感,適應范圍較窄,在6.6~7.4之間較為適宜,*pH值為7.0~7.2。因此,在厭氧處理過程中,尤其是產酸和產甲烷在一個構筑物內進行時,通常要保持反應器內的pH值在6.5~7.2之間,保持在6.8~7.2的范圍內。
厭氧處理要求的*pH值指的是反應器內混合液的pH值,而不是進水的pH值,因為生物化學過程和稀釋作用可以迅速改變進水的pH值。反應器出水的pH值一般等于或接近反應器內部的pH值。
含有大量溶解性碳水化合物的廢水進入厭氧反應器后,會因產生乙酸而引起pH值的迅速降低,而經過酸化的廢水進入反應器后,pH值將會上升。含有大量蛋白質或氨基酸的廢水,由于氨的形成,pH可能會略有上升。因此,對不同特性的廢水,可控制不同的pH值,可能低于或高于反應器所要求的pH值。
維持厭氧反應器內有足夠堿度的措施有哪些?
⑴ 投加堿源:增大系統緩沖能力的堿源可以使用碳酸氫鈉和石灰等。
⑵ 提高回流比:正常厭氧消化處理設施的出水中含有一定的堿度,將出水回流可以有效補充反應器內的堿度。
什么是VFA和ALK?VFA與ALK的比值有什么意義?
VFA表示的是厭氧處理系統內的揮發性有機酸的含量,ALK則表示的是厭氧處理系統內的堿度。
厭氧消化系統正常運行時,ALK一般在1000~5000 mg/L(以CaCO3計)之間,典型值在2500~3500mg/L之間,VFA一般在50~2500mg/L之間,必須維持堿度和揮發酸濃度之間的平衡,使消化液pH保持在6.5~7.5的范圍內。只要堿度和揮發酸濃度能保持平衡,當堿度超過4000mg/L時,即使VFA超過1200mg/L,系統也能正常運行。而堿度與酸度能保持平衡的主要標志就是VFA與ALK的比值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
VFA/ALK反應了厭氧處理系統內中間代謝產物的積累程度,正常運行的厭氧處理裝置的VFA/ALK一般在0.3以下,如果VFA/ALK突然升高,往往表明中間代謝產物不能被甲烷菌及時分解利用,即系統已出現異常,需要采取措施進行解決。
如果VFA/ALK剛剛超過0.3,在一定時間內,還不至于導致pH值下降,還有時間分析造成VFA/ALK升高的原因和進行控制。如果VFA/ALK超過0.5,沼氣中的CO2含量開始升高,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予以控制,會很快導致pH值下降,使甲烷菌的活動受到抑制。此時應加入部分堿源,增加反應器內的堿度使pH值回升,為尋找確切的原因并采取控制措施提供時間。如果VFA/ALK超過0.8,厭氧反應器內pH值開始下降,沼氣中甲烷的含量往往只有42%~45%,沼氣已不能燃燒。這時候必須向反應器內大量投入堿源,控制住pH值的下降并使之回升,如果pH值持續下降到5以下,甲烷菌將全部失去活性,需要重新培養厭氧污泥。
為什么VFA是反映厭氧生物反應器效果的重要指標?
VFA表示的是厭氧處理系統內的揮發性有機酸的含量,而揮發性有機酸是厭氧生物處理系統的中間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