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下載
淺析盤式真空過濾機的技術改進
閱讀:128 發布時間:2023-6-13淺析盤式真空過濾機的技術改進
盤式真空過濾機自1959年從前蘇聯引入國內,最初應用在選煤廠的煤泥過濾工藝流程。由于具有占地面積小、操作簡單、處理能力大、運行穩定等優勢,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的固液分離工藝流程。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資源、能源有效利用率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環境保護和水處理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因此有大量的固液分離問題需要解決。根據各種不同的物料性質,對盤式真空過濾機內部結構進行專門的匹配設計,可達到較好的過濾效果,其應用的過濾領域也可得到拓展。同時,近些年,過濾介質材料、生產加工工藝及自動化程度的發展,也極大地促進了盤式真空過濾機的技術發展。
盤式真空過濾機主要利用負壓在濾板兩側形成壓力差,漿液中的固體顆粒吸附在過濾介質表面形成濾餅,濾液穿過過濾介質經中心軸內部排出,達到固液分離的目的。完整的盤式過濾機真空過濾系統主要分為主機和輔機兩部分,主機部分包括分配頭、主軸、濾板、槽體、軸端密封;輔機部分主要包括真空受液槽或自動排液裝置、真空系統、壓縮空氣系統,部分設備的輔件中還含有集氣罩和操作平臺。
由于圓管規格較少,流道面積受到管徑的限制,過濾性能的匹配性差。每根圓管流道上沿軸向固定多塊濾板,在回轉過程中,濾餅的負荷極易造成鋼管扭曲,致使圓管主軸流道穩定性差,不可高速旋轉運行。
主軸流道采用異形軸結構。流道與回轉主軸在設計上為整體焊接,剛性大,穩定性好。在相同軸徑的情況下,流道開口面積越大,濾液排出率越高。
扇形的流道截面可將濾板布置得更緊密,每圈濾盤扇形板數量越多,過濾盲區越小,過濾效果越好。
根據漿液性質,對流道的內部進行特殊的結構設計,使其與濾板的有效過濾面積和運行需求達到較佳的匹配。
合成材料及其成型技術的發展日益可靠,可根據主軸流道截面尺寸設計耐磨套嵌入流道內部(見圖4),耐磨性更好,使用壽命長,方便更換。
通過以上技術改進方式,既能獲得較佳的過濾效果,又提高了盤式過濾機的漿液適用性。
針對不同的漿液性質,對盤式真空過濾機橡膠帶進行系統化的改進與優化設計,通過各個部件與運行方式的合理匹配,在降低能耗和過濾效果上也得到了提升。該改進方法具有維護簡單、過濾效率高、過濾效果好、洗滌耗水量低等實際應用效果,目前在各個過濾機使用領域得到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