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不同工藝處理的茶粉味覺差異比較
檢測樣品:茶粉
檢測項目:味覺
方案概述:茶粉味覺檢測的意義在于通過科學評估其滋味特征(如鮮爽、苦澀、甜醇等),確保產品風味符合標準,指導工藝優化以提升品質穩定性;同時檢測異味或陳化跡象,保障食品安全與新鮮度;還能輔助拼配研發,滿足消費者口味偏好,增強市場競爭力。此外,定量化的味覺數據可為行業建立風味數據庫,推動茶葉深加工產品的標準化與品質升級,從感官層面強化品牌價值與消費體驗。
茶粉是以茶葉為原料,經過研磨或現代工藝(如超微粉碎、凍干技術)加工而成的粉末狀產品,保留了茶葉的色澤、香氣和營養成分。茶粉味覺檢測的意義在于通過科學評估其滋味特征(如鮮爽、苦澀、甜醇等),確保產品風味符合標準,指導工藝優化以提升品質穩定性;同時檢測異味或陳化跡象,保障食品安全與新鮮度;還能輔助拼配研發,滿足消費者口味偏好,增強市場競爭力。此外,定量化的味覺數據可為行業建立風味數據庫,推動茶葉深加工產品的標準化與品質升級,從感官層面強化品牌價值與消費體驗。
樣品名稱:茶粉,不同工藝處理的9個樣本,編號為ABCDEFGHI
檢測儀器: TS-5000Z電子舌
電子舌檢測結果分析:
確定有效的味覺指標
將酸味和澀味無效指標去掉后做有效味覺指標雷達圖見圖2,從圖中可見9個茶粉在多項味覺指標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其中茶粉A和B二者整體味道接近,二者與另外7種茶粉味道區分極大,表現在澀味回味、鮮味、豐富性和咸味這些指標上。C~I這7個樣品在苦味、苦味回味和咸味上差異明顯。
苦味、苦味回味和澀味回味的比較
從數值上看,茶粉的澀味值在無味點以下,但澀味回味值明顯高于無味點。可見該茶粉剛入口時澀感不明顯,澀味的后味很強。
從圖中可見苦味和苦味回味具有一定的相關性,苦味較大的樣本其苦味回味也很強,其中A和B苦味和苦味回味均最小,且數值接近。苦味和苦味回味由大到小的順序:E>F>HG>D>C>I>AB。澀味回味和苦味正好相反,A和B的澀味回味最強。
鮮味、豐富性和咸味的比較
測試結果顯示,咸味、鮮味和豐富性均是茶粉有效的味覺指標。茶粉的咸味值并不同于食鹽、火腿等樣本的咸味,而是茶粉中的無機鹽類物質對傳感器的應答。
從圖4中可見,茶粉A和B的咸味、鮮味和豐富性均最大,數值上遠高于其他樣本。茶粉C~I這7個樣本的鮮味在9.3~10.3之間,豐富性在4~6之間,咸味之間差異較大。
酸味和甜味
茶粉的酸味值均在無味點以下,可見酸味并不是茶粉有效的味覺指標,不過從數值上均可見樣本間的差異,故而將其與甜味一起比較。
從圖中可見A和B二者在酸味和甜味上也與另外7個樣本差異很大,A和B的酸味最小,甜味上與其他樣本的差異并不明顯。C~I這7個樣本的酸味均有增加。
PCA主成分分析
PCA主成分分析是一種非常常用的統計分析方法。分別以主成分一和二為橫、縱坐標軸,圖中顯示方差貢獻率分別為83.54%和10.36%,基于本次測試的所有的味覺指標,對9個茶粉樣品進行聚類分析,結果如上圖6所示。
從圖中可見A和B兩個茶粉在整體味道上與其他茶粉差異最大,另外7個茶粉在味道上的差異更多的表現在第二主成分上。
從表5中可見,對第一主成分貢獻較大的味覺指標是咸味、酸味、苦味、豐富性和澀味回味等這些指標上,可見A和B與其他樣本之間的差異來自于這些指標上;對第二主成分貢獻較大的味覺指標是苦味、苦味回味、酸味、澀味回味等指標,可見C~I這些樣本之間味道上的差異主要表現在這些指標上。
相關產品清單
溫馨提示:
1.本網展示的解決方案僅供學習、研究之用,版權歸屬此方案的提供者,未經授權,不得轉載、發行、匯編或網絡傳播等。
2.如您有上述相關需求,請務必先獲得方案提供者的授權。
3.此解決方案為企業發布,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上傳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