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計重收費式稱重系統技術探討
整車式計重收費系統(數字式電子汽車衡稱重系統)以其高精度及智能化等優勢成為主流公路計重設備的趨勢已成必然。個人提出以下觀點,僅供參考。
一、國內公路計量設備使用狀況:
1、 國內公路計重收費實施時,公路部門均選擇動態軸重稱重方式對過往收費車輛進行計重收費,通過這些年計重收費實踐表明,這種計重方式在計重收費初期為我國的計重收費的推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隨著計重收費全面鋪開,它存在的缺陷越來越凸顯出來,主要表現在司機可通過各種不規范行駛如沖磅、跳磅、走S行、墊鋼板、打千斤頂等來達到作弊目的。
2、整車式計重收費設備(數字式電子汽車衡稱重系統)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提出,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采用靜態汽車衡來作為計重收費的稱重設備。這種設備采集重量數據和動態軸重秤*不同,它需要車輛*上磅后才采集重量數據,因此采集的重量數據精度非常高,符合國家貿易結算的精度要求,是解決司機作弊問題的有力武器,也是目前使用中的動態軸重秤升級換代的的替代產品,是計重收費設備的發展趨勢。
3、計重收費部門采用整車式計重設備收費對計重收費行業意義重大,它不但能解決目前收費中的計重糾紛問題,還能有效提高公路運營部門的經營效率,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二、講解整車式計重收費系統(數字式電子汽車衡稱重系統)
整車式計重收費系統直接安裝收費站道口上,檢測過衡車輛的整車重量,同時,可以檢測過衡車輛的軸數和車型,通過與收費站的計算機管理系統連接,構成完整的計重收費系統。
當載貨汽車進入車道稱重時,首先由輪軸識別器識別出稱重車輛的車型、軸重、軸數和車速信息,靜態汽車衡檢測出車輛的總重信息。車輛到達收費窗口時,*控制柜把檢測到的車輛的車型、軸重、軸數和車速信息以及車輛總重信息發送給計重收費軟件,作為計重收費依據。
該系統不但具有靜態稱重系統的高精度、高重復性等特性,還具備動態稱重系統的自動稱重和稱重等特性,是目前有效解決司機走S型過磅、沖磅、跳磅等非正常行使達到少繳、逃繳通行費行為的有力手段,為公路交通管理部門治理超載超限、維護道路交通通行費公平、公正征收提供了又一有效工具。
系統功能:
- 系統具有自動稱重功能,車輛行駛到收費窗口,系統自動識別出車型(或軸數),軸重、車速、總重。無須人工干預。
- 系統具有低速動態稱重和靜態稱重功能。
- 系統能自動分離行駛在車道內的車輛,并準確判別車輛車型。
- 系統能自動識別車輛行使方向,并能自動處理倒車以及不*進入后的倒出等異常行駛狀態的稱重。
- 系統與收費軟件采用動態連接庫連接方式,能與所有收費軟件通訊。
- 系統具有自診斷外設故障功能。
系統特色:
- 精度高。采用整車靜態稱量,精度高;
- 重復性好。可解決動態軸重秤因司機多次不正常行駛造成的前后稱重偏差較大的問題;
- 穩定可靠。本系統采用動靜態結合的計量方式,使用前經計量檢定部門檢定,高的稱重可有效減少計量糾紛;
- 防作弊。靜態稱重,避免“沖磅”、“跳磅”、“走S”等作弊行為;
- 使用壽命長。秤臺疲勞強度100萬次以上,正常使用壽命>10年;
- 維護方便。秤體兩側設有防泥砂措施和維修孔,維護、清理方便,更換傳感器快捷;
- 秤臺表面采取防滑措施,有效防止車輛打滑或因秤臺表面結冰失去控制。
目前:整車式公路車輛自動衡主要解決了收費速度、計量準確度及防止作弊現象的發生;有三種工作模式:一車一桿模式、連續跟車模式及江西眾加利公司的一車一桿跟一車模式。
其中:一車一桿模式精度zui高,但在一些交通流量大的收費站收費效率會有影響;連續跟車模式計重收費稱重系統融合靜態和動態稱重技術,實現了*和動態軸重秤相同的稱重流程,車輛直接跟上前面的車輛,無需等待,整個稱重跟車過程系統會自行識別、自動完成,解決了流量大的收費站車輛占用收費廣場的問題,但計重準確度相對低一些。一車一桿跟一車模式既解決了準確度問題,又對收費效率影響很小。
三、描述公路收費模式
(一個收費系統,三種收費模式)
1. 連續跟車模式:
車輛無需等待前面車輛下秤臺,可直接跟入秤臺,秤臺上可停留多輛車,且能把各輛車的重量準確分離開來,稱重效率和通行效率高。
2. 一車一桿模式:
秤臺上通過欄桿機阻擋,只允許一輛車進入秤臺稱重,待進入秤臺的車輛收費完成且下秤臺后,放入下一輛車,采用一車一桿,前后車重量不會互相干擾,稱量準確度高。
3. 一車一桿跟一車模式
車輛進入秤臺后,欄桿機阻擋后車進入,車輛重量采集完成,欄桿機抬起,后車進入秤臺,保證取重時前后車不干涉,秤臺上能停2輛車,通行效率影響小,稱重準確度高。
總結: 綜上所述,以從事衡器行業多年來的經驗認為:整車式計重收費系統以其高精度及智能化等優勢成為主流公路計重設備的趨勢已成必然。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