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圖中變化紅與黑的有趣反應屬于“碘鐘反應”。這是一種化學振蕩反應,其體現了化學動力學的原理。它于1886年被瑞士化學家Hans Heinrich Landolt發現。
實驗原理:這個反應其實是一個變種,原理于“碘鐘反應”相同。實驗中所用到的三種無色透明溶液(從前到后)分別加入了:可溶性淀粉和焦亞硫酸鈉、氯hua汞、碘酸鉀。
其中發生的反應包括:
- 焦亞硫酸鈉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氫鈉 Na2S2O5 + H2O → 2 NaHSO3
- 亞硫酸氫鈉將碘酸根還原為碘離子 IO3- + 3HSO3- → I- + 3SO42- + 3H+
- 隨著碘離子濃度的升高,可溶性的汞鹽開始與碘離子形成碘hua汞沉淀(橙紅色)Hg2+ + 2 I- → HgI2
- 剩余的碘離子與碘酸根離子生成碘單質 IO3- + 5I- + 6H+ → 3I2 + 3H2O
- 碘單質與可溶性淀粉結合形成藍黑色的包合物
相關介紹:這個改良版的反應由兩名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發明,他們在其中加入了汞鹽,使這個反應可以先后形成橙紅色和黑色,而橙黑配正是普林斯頓大學的代表色。這個反應通常被稱為“Old Nassau Reaction”,其中“Old Nassau”指的就是普林斯頓大學。因為顏色的緣故,它也被叫做“萬圣節反應”。
危險程度:高,非專業人士不要輕易嘗試。氯hua汞毒性很強,吸入、皮膚接觸或誤食時均有較高風險,請勿在家嘗試。 |
————————————————————————————————————————————————— 【四川致研科技有限公司http://www.zhiyansc。。com】 |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