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果實中含有各種營養(yǎng)物質(zhì)。每百克食用部分含有蛋白質(zhì)0.9克、脂肪0.2克、糖類3.2克、纖維素1.1克、胡蘿卜素0.08毫克、線生素B10.07毫克、維生素B20.04毫克、維生素C84毫克,是瓜類蔬菜中含維生索Czui高的一種,在蔬菜中僅次于辣椒。嫩果中糖甙含量高,味苦,隨著果實成熟,糖甙被分解,苦味變淡,多食用嫩果。肉質(zhì)脆嫩,苦味適中,清香可口,炒食、煮食、燜食、涼拌、泡菜、飲料均可。在醫(yī)藥上有增進食欲、明目、助消化、清涼解毒、利尿和治療犢尿病等療效。苦瓜耐熱,病蟲害少,易栽培。近年來各大中城市作為增加夏秋淡季蔬菜花色品種來栽培。
性味、歸經(jīng):
苦,寒。歸脾、胃、心、肝經(jīng)。
功效:
清熱祛心火,解毒,明目,補氣益精,止渴消暑,治癰。
臨床應用:
1. 用於煩熱口渴,中暑等。
煩熱口渴:鮮苦瓜 1 個,截斷去瓤,切片,水煎服;
中暑:取鮮苦瓜 1 個,截斷去瓤,納入茶葉,再接合,懸掛通風處陰乾,每次 6-9 克,水煎或泡開水代茶飲。
2. 用於癰腫,痢疾。
癰腫:取鮮苦瓜搗爛敷患處;
痢疾:取鮮苦瓜搗汁,開水沖服;或鮮苦瓜一個,搗爛絞汁,開水送服或用苦瓜藤曬乾研成般末,每次 3 克,每隔 6 小時服一次,開水送服。
3. 用于肝熱目赤或疼痛。
煎湯或搗汁飲;
或苦瓜乾 15 克,菊花 10 克,水煎服。
4. 用于暑天感冒發(fā)熱、身痛口苦。
苦瓜乾 15 克,連須蔥白 10 克,生姜 6 克,水煎服。
5. 用于胃疼。
苦瓜燒成炭研末,每次 1 克,開水送服,一天 2-3 次。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不宜生食,食之令人吐瀉腹痛。
孕婦不宜。
營養(yǎng)分析
1. 促進飲食、消炎退熱:
苦瓜中的苦瓜甙和苦味素能增進食欲,健脾開胃;所含的生物堿類物質(zhì)奎寧,有利尿活血、消炎退熱、清心明目的功效;
2. 防癌抗癌:
苦瓜蛋白質(zhì)成分及大量維生素C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使免疫細胞具有殺滅癌細胞的作用;苦瓜汁含有某種蛋白成分,能加強巨噬能力,臨床上對淋巴肉瘤和白血病有效;從苦瓜籽中提煉出的胰蛋白酶抑制劑,可以抑制癌細胞所分泌出來的蛋白酶,阻止惡性腫瘤生長;
3. 降低血糖:
苦瓜的新鮮汁液,含有苦瓜甙和類似胰島素的物質(zhì),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食療作用
苦瓜氣味苦、無毒、性寒,入心、肝、脾、肺經(jīng);
具有清熱祛暑、明目解毒、利尿涼血、解勞清心、益氣壯陽之功效;
主治中暑、暑熱煩渴、暑癤、痱子過多、目赤腫痛、癰腫丹毒、燒燙傷、少尿等病癥。
美容作用
苦瓜能滋潤白皙皮膚,還能鎮(zhèn)靜和保濕肌膚,特別是在容易躁熱的夏天,敷上冰過的苦瓜片,能立即解除肌膚的煩躁。
吃苦瓜防治青春痘
苦瓜又名:癩瓜、錦(金)荔枝、癩葡萄、癩蛤蟆、紅姑娘、涼瓜、君子菜??喙显a(chǎn)于印度東部,大約在明代初傳人我國南方。苦瓜屬于葫蘆科,它是一年生蔓性植物。它的莖、葉、花和果實都顯得很奇特,可作觀賞植物栽培。
中醫(yī)學認為,脾胃溫熱內(nèi)蘊上蒸,或肺經(jīng)蘊熱、或消化道功能紊亂、或沖仁不調(diào),上升凝滯于面部而成痤瘡。
夏季是青春痘的多發(fā)季節(jié),進入夏季,氣溫驟然升高,人體出汗多,皮脂腺分泌皮脂增加,加上衣服不透氣或與身體摩擦,導致痤瘡呈爆發(fā)特點。
苦瓜性寒味苦、入心、肺、胃,具有清閔解渴、降血壓、血脂、養(yǎng)顏美容、促進新陳代謝等功能。苦瓜含豐富的維生素B1、維生素C及礦物質(zhì),長期引用,能保持精力旺盛,對治療青春痘有很大益處。
因此夏季應少進食辛辣油膩、高熱高糖、粗纖維食物,而多進食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如苦瓜、胡蘿卜等,同時注意多飲水。
素炒苦瓜:
配料:苦瓜、色拉油各適量
制法:武火翻炒
苦瓜煎蛋:
配料:苦瓜、雞蛋各適量
制法:雞蛋煎好至七、八分熟后加入苦瓜,武火翻炒
苦瓜一種*的健康蔬菜,也是夏天清熱降火的蔬菜。因為苦瓜里含有一種叫葫蘆素的物質(zhì),所以大多數(shù)的苦瓜都帶有或多或少的苦澀味,如果烹飪不得法就會影響整道道菜肴的風味。
免責聲明
-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wǎng)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wǎng)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wǎng))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wǎng)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nèi)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