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開發,逐進化學建材發展
化學建材是當代新興的、繼鋼材、木材、水泥之后成為第四大類的重要建筑材料。化學建材產品主要包括塑料管道、塑料門窗、防水材料和建筑涂料。化學建材在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村鎮建設,以及工業建設中用途十分廣泛,許多化學建材產品已成為當今投資熱點。
我國化學建材的發展大致經歷了研究開發、推廣應用和產業化發展三個階段:1993年全國化學建材協調組成立前為研究開發階段,這期間主要是進行了技術和設備的引進、消化和研究開發,以及工程試點,初步顯示了化學建材的優良性能和發展前景;1994年全國化學建材推廣應用協調工作會議之后,在對重大技術裝備進行自主研究開發,對引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和創新的同時,開始在工程建設中大量使用化學建材,進入推廣應用階段;1999年全國化學建材工作會議的召開,和《關于加強技術創新,推進化學建材產業化的若干意見》的出臺,標志著我國化學建材進入產業化階段。
一、推廣應用化學建材的重要性
1、推廣應用化學建材對國民經濟的良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化學建材的發展從原料、生產制造到工程應用,涉及的行業較多,大力發展化學建材可以推動石油化工、塑料加工、建材、機電以及建筑業等相關產業的技術進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國民經濟發展。
2、推廣應用化學建材對貫徹落實國家節能政策具有重要意義。化學建材的節能效益突出,其節能效益表現在節約生產能耗和使用能耗兩個方面。以單位生產能耗計算,建筑塑料制品僅為鋼材和鋁材生產能耗的1/4和1/8,硬質聚氯乙烯(PVC-U)塑料管的生產能耗僅為鑄鐵管和鋼管的30~50%。在使用能耗方面,采暖地區采用塑料窗替代普通金屬鋼窗,可節約建筑采暖能耗30~50%;塑料給水管相比金屬管降低輸水能耗可達50%左右。
3、推廣應用化學建材對節約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將具有重要作用。如用塑料門窗取代傳統木門窗,將會大大減少森林砍伐,保護自然資源,促進生態環境改善。
4、推廣應用化學建材將促進建筑業的科技進步,在降低工程成本同時,減小建筑物自重,加快施工進度,提高建筑功能與質量,改善居住條件。
因此,隨著住宅產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小城鎮建設和西部建設的發展,化學建材將會有一個巨大的市場,將會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二、我國化學建材發展現狀
1、在原材料方面
"九五"期間,我國通用合成樹脂增長較快。據統計,1998年生產能力為876萬噸,產量703萬噸。1999年PVC樹脂生產能力250萬噸,產量190萬噸,進口量180萬噸,表觀消費量已達到370萬噸。2000年PVC樹脂產量約為200萬噸。塑料管道和塑料門窗所需的各種樹脂尚有較大缺口,還須進口一定數量。
2、在生產裝備方面
"九五"期間,化學建材生產裝備發展迅猛,國產化率達到80%以上。生產設備和模具的設計與制造水平在不斷提高,在加工設備機電儀一體化、制造精度、可靠性與工效比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模具加工水平和使用壽命以及保證制品加工尺寸穩定性和表面光潔度等方面,取得了可喜進步。塑料管和塑料門窗的生產設備已由引進*設備發展到自行研制開發,國產設備已達到或接近九十年代初期水平,部分產品已經少量出口市場;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和三元乙丙橡膠防水卷材的成套生產設備已研制成功。
3、在生產應用方面
"九五"期間,化學建材的生產和推廣應用成效顯著,塑料管道、塑料門窗、新型防水材料、建筑涂料等四大類化學建材產品的生產能力可以滿足建筑市場的需求。
(1)塑料管道
"九五"期間,我國塑料管道不僅在數量上,而且在品種和規格上得到了很大發展。到2000年底,全國各種塑料管生產線約有3000余條,其中引進設備約占15%。2000年我國各種塑料管的生產能力已達200萬噸左右。近幾年,隨著建筑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和住宅產業的快速發展,建筑室內塑料管發展很快,成為當今投資的熱點。
硬質聚氯乙烯管(PVC-U)主要用于城市供水、城市排水、建筑排水和建筑給水等輸送管道。目前,國內有PVC-U管生產企業600余家,年生產能力達到110萬噸(實際生產量約52萬噸)。PVC-U管生產規模在10000噸/年以上的企業有30余家;規模在5000~10000噸/年的企業有近60家。目前,國內一些城市PVC-U建筑排水管使用率達到90%以上;在城市供水管道中,已敷設PVC-U管道8000多公里,zui大管徑達DN630mm;PVC-U在城市排水管道中使用率在逐年提高,使用管徑在不斷增大。
聚乙烯(PE)管主要用于城市燃氣、城市給水、城市排水、建筑給水等輸送管道。目前,國內有PE管生產企業近150余家(其中有近100家是生產農業用管和化工管道),年生產能力達到50萬噸(實際生產量約38萬噸)。PE管生產規模在5000噸/年以上的企業有10余家。PE管在城市中低壓燃氣管網中使用率達到30%左右,2000年工程使用量達到8000噸左右;PE管用于城市給水和建筑給水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
鋁塑復合管主要用于建筑冷熱水管和采暖管。目前國內鋁塑復合管生產企業達到近300家,生產線達到400余條(其中進口設備占10%,國產設備占90%),搭接焊生產線占70%,對接焊生產線占30%,生產能力達到8億米/年,2000年,鋁塑復合管使用量達到2億米左右。
交聯聚乙烯管(PE-X)主要用于建筑冷熱水管和采暖管。目前國內交聯聚乙烯(PE-X)管生產企業有近100家,生產線達到100多條(其中進口生產線有10余條),生產能力達到5億米/年,2000年,PE-X管使用量達到1億米左右。
無規共聚聚丙烯管(PP-R)主要用于建筑冷熱水管和采暖管。目前國內PP-R管生產企業有近100家,生產線有近120條(其中進口設備有10余條),生產能力達到5億米/年,2000年,PP-R管使用量達到2億米左右。
(2)塑料門窗
"九五"期間,我國塑料門窗的檔次逐漸增加,品種日益豐富,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從用于普通住宅開始,后來進入了住宅、賓館、寫字樓、工廠廠房,并成功應用于高層建筑。北京、上海、天津、沈陽、西安、青島、大連等大城市都有高層建筑采用了塑料窗。到1999年底,我國的塑料門窗型材生產線達到3000條以上,實際生產能力突破100萬噸;門窗組裝線約6000條以上,組裝能力超過1.2億平方米,可為6億平方米以上的建筑配套。1999年我國塑料門窗型材產量超過30萬噸(比1998年增長50%),實際組裝面積約為3千萬平米,占我國建筑門窗市場的15%左右。
(3)新型防水材料
"九五"期間,我國新型防水材料發展迅速,產量逐漸增長,在工業和民用建筑中得到廣泛應用。防水材料已從單一的紙胎油氈逐步發展到目前的紙胎油氈、改性瀝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堵漏和剛性防水材料等六大類產品,基本上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1999年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的生產能力達到了1.4億平方米,銷售量達到了5000萬平方米;高分子防水卷材的生產能力達到了5000萬平方米,銷售量達到了3000萬平方米。
(4)建筑涂料
"九五"期間,我國建筑涂料經過科技開發、技術引進與消化,在產品結構、技術水平、生產能力、推廣應用等方面均有很大提高,已具備了一定的工業基礎。到1999年底,全國具有生產能力百噸以上規模的涂料企業約4000多家,其中生產能力萬噸以上的大型企業不足1%,生產能力千噸以上的中型企業約占10%,絕大多數為小型企業,生產能力為300噸。1999年我國建筑涂料的實際產量為130萬噸(含聚乙烯醇類低檔涂料)左右。
三、我國化學建材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原材料供應
(1)原料品種少,不能滿足工程應用的需要,有些品種大量依靠進口。
(2)部分原材料質量不穩定,造成制品生產工藝需要不斷調整,來適應原料變化。
(3)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有些品種原料價格,一年內相差近一倍,影響制品生產企業的正常生產。
2、生產環節
(1)企業生產規模普遍偏小,達不到經濟生產規模,不利于制品生產成本的降低和質量控制。
(2)有些企業試驗設備不齊全,檢測技術和檢測手段總體上比較落后,生產出的制品質量得不到有效控制。
未能形成規模經營,小企業占的比例過大,嚴重阻礙了產業化發展。
(3)產品的相關材料的配套性差,如塑料門窗缺乏配套的五金件,塑料管材缺乏配套的管件,涂料缺乏適用于不同基材、不同花紋和不同涂膜的配套材料,防水卷材缺乏配套的粘結材料等。
3、應用環節
(1)應用技術研究薄弱,施工技術配套差,施工規范不完善施工機具嚴重缺乏,沒有形成成熟的工法,即使有好的材料,也做不出好的工程。
(2)工程技術人員缺少專業培訓,因而設計人員、施工人員對化學建材缺乏應用基本知識,既不能很好地針對具體工程選用合適的材料,也無法正確施工,質量難以保證。
4、宏觀管理方面
(1)原材料生產企業和化學建材制品生產企業的供需信息脫節,致使化學建材制品生產企業購不到滿足要求的原材料,而原材料生產企業又不知道該生產什么。
(2)缺乏統一規劃和宏觀指導,項目建設盲目,產品結構不合理,局部地區生產能力過剩,設備開工率嚴重不足。
(3)市場管理不規范,對假冒偽劣產品的打擊力度不夠。有些制品生產企業以次充好,造成不少工程質量低劣,影響了化學建材產品的聲譽和發展。
四、化學建材產業"十五"計劃和2010年發展規劃
為進一步推動化學建材產業發展,全國化學建材協調組組織編寫了《國家化學建材產業"十五"計劃和2010年發展規劃綱要》。在綱要中明確提出:
l、"十五"發展目標
(1)化學建材主要產品的品種和質量基本上能夠滿足建筑市場的需求;主要原材料的品種基本上能夠滿足化學建材生產企業的需求;生產、檢測和施工單位的裝備水平普遍達到發達國家九十年代中期的*水平。
(2)化學建材主要產品的推廣應用應達到下列目標:
到2005年,塑料管道:塑料管的推廣應用主要以UPVC和PE塑料管為主,并大力發展其它新型塑料管,塑料管道在全國各類管道中*達到50%以上,其中:建筑排水管道70%采用塑料管,建筑雨水排水管道50%采用塑料管,城市排水管道20%采用塑料管,建筑給水、熱水供應和供暖管道60%采用塑料管,城市供水管道(DN400 mm以下)50%采用塑料管,村鎮供水管道60%采用塑料管,城市燃氣管道(中低壓管)50%采用塑料管,建筑電線穿線護套管80%采用塑料管;塑料門窗:以推廣UPVC塑料門窗為主,塑料門窗在全國建筑門窗*達到25%以上;新型防水材料:重點發展改性瀝青油氈,積極發展高分子防水卷材,適當發展防水涂料,努力開發密封材料和堵漏材料,新型防水材料在全國防水工程市場的占有率達到50%以上;建筑涂料在外墻裝飾*達到45%以上。
2、2010年發展目標
(1)化學建材的發展應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主要產品要滿足市場需求,產品品種齊全,質量、檔次和配套水平有顯著提高,化學建材產業整體水平接近*水平。
(2)化學建材主要產品的推廣應用應達到下列目標:
塑料管道:在全國新建、改建、擴建工程中,建筑排水管道80%采用塑料管,建筑雨水排水管70%采用塑料管,城市排水管道的塑料管使用量達到30%,建筑給水、熱水供應和供暖管80%采用塑料管,城市供水管道(DN400mm以下)70%采用塑料管,村鎮供水管道70%采用塑料管,城市燃氣塑料管(中低壓管)的應用量達到60%,建筑電線穿線護套管90%采用塑料管。
塑料門窗:塑料門窗在全國的建筑門窗*達到30%以上。
新型防水材料:新型防水材料在全國防水工程市場占主導地位,達到70%以上。逐步淘汰傳統的紙胎油氈。
建筑涂料:各類建筑涂料的年產量將達到300萬噸,建筑涂料在外墻裝飾中應用占60%以上。
五、西部大開發為化學建材發展帶來歷史性機遇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是*央總攬全局,審時度勢,面向新世紀作出的重大決策。
國家計委有關負責人指出:實施西部大開發,必須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是西部大開發的基礎。要從經濟全局和戰略需要出發,因地制宜,統籌協調,適當超前,緊緊圍繞三個方面的重點,加快建設步伐。
①交通運輸。要以公路建設為重點,全面加強鐵路、機場、天然氣管道干線建設,形成全國的綜合運輸體系。積極發展天然氣管道運輸,盡快實施"西氣東輸"工程。
②電網、通信、廣播電視和城市基礎設施。要進一步加快西部地區城鄉電網建設和改造。繼續加快通信干線和支線建設,進一步擴大通信容量,提高通信質量和服務水平。加快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計劃,提高西部地區廣播電視覆蓋率。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是加快大中城市道路、供排水、供熱等設施建設,特別是長江、黃河中上游城市的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
③水利。要堅持把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放到突出位置。實現水資源的永續利用。要把節水放在優先地位。大力推行農業節水灌溉和工業循環用水。加快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進度,逐步解決防洪控制、城市供水等問題。
西部大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的三個重點方面,都涉及化學建材--塑料管道、塑料門窗、新型防水材料、建筑涂料四大品種的應用。因此,西部大開發對化學建材的需求是迫切的。
此外,國家在投資的安排上,注重向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傾斜。在去年計劃安排的國債投資中,用于西部地區的國債投資430多億元,同時還安排了相當數量的*預算內投資和*專項建設基金。今年,國家對西部投資的安排上,主要安排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建設。力爭用五至十年的時間,使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初步考慮,包括續建項目在內,今年國家對西部地區安排的投資要比去年有較大增加。國家投資政策對西部大開發的傾斜,為化學建材四大品種應用提供了廣闊市場前景。
國家大力發展化學建材和西部大開發為化學建材帶來了巨大市場需求。因此,可以說西部大開發為化學建材發展帶來歷史性機遇。
六、對西部地區化學建材發展的幾點建議
1、調整產品、產業結構
根據國家有關產品、產業政策,限制和淘汰技術落后、能耗大、環境污染嚴重的產品,積極鼓勵和扶持化學建材產品、產業的發展。
2、統籌規劃、合理布局
根據西部地區建筑工程市場需求,對化學建材產品、產業的發展進行統籌規劃和合理布局,避免盲目上馬,造成布局不合理和生產能力過剩。
3、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發展化學建材產品、產業
建設化學建材生產企業要堅持:技術起點高、執行標準高、產品質量高,同時要注意控制東部地區落后技術和設備向西部地區轉移。
4、扶持企業向規模化、系列化、配套化方向發展
積極鼓勵和扶持企業上規模,實現規模化、系列化、配套化生產,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產品檔次,創產品。
5、完善質量管理措施,規范市場行為
對生產企業工藝裝備、生產規模、檢驗手段和質保體系作出規定,加強對產品質量進行監督檢查,有效制止假冒偽劣產品上市,防止惡意市場竟爭。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