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床是分選細粒礦石的常用選礦設備,處理金屬礦石時有效選剔粒度范圍是3~O.019毫米,選煤時上限粒度可達10毫米。搖床的突出優點是分選性高,經次選別可以得到高品位精礦或廢棄尾礦,且可同時接出多個產品。平面搖床看管容易,調節方便。主要缺點是設備占地面積大,單位廠房面積處理能力低。
搖床的應用已有近,100年歷史,初的搖床是利用撞擊造成床面不對稱往復運動,1890年制成用于選煤。選礦用搖床是1896--1898年由A.威爾弗利(Wilfley)制成,采用偏心肘板機構。1918年普蘭特奧(Plat—O)又以凸輪杠桿制成另種傳動機構。這兩種搖床頭結構經過改進今仍在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德國制成了偏心輪傳動的快速搖床。我國于1964年研制成功慣性彈簧式搖床,已在生產中推廣應用。
為了解決搖床占地面積大的問題。床面向著多層化和離心化方向發展。50年代我國即制成了雙層搖床、四層搖床和六層礦泥搖床,但因床面慣性力難以平衡而未獲準廣,原蘇聯曾研制出雙聯三層搖床。英國在60年代用玻璃鋼做床面制成雙層及三層搖床,每個床面均有單獨的傳動機構。西德為了解決選煤廠大處理量的要求,建造多層配置的塔架。這些多層結構搖床仍沿襲了原有座落式安裝方式,還不能大量設置在樓板上。
1957年美國先研制出多偏心慣性齒輪床頭,接著制成多層懸掛式搖床,是搖床結構的項重大革新。1975年我國也制成了這種搖床,并已應用于生產。
離心搖床是將床面做成弧形,多個床面圍成個圓筒,沿軸向開縫,在振動的同時又在回轉運動中借離心力強化選別過程。在工業試驗中獲得了良好分選效果,但因結構復雜而未獲推廣。
我國在1913年引進威式搖床,目前已有大量搖床用于分選鎢、錫、鈮、鉭及含金礦石,僅云錫公司地就應用了搖床1784臺(1986年),產出商品錫精礦占總量86%左右。國外還較多地用搖床選煤(脫出硫化鐵),但在我國選煤廠應用還不多,表11.5.1列出了我國應用的搖床類型。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