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條件反射的建立
【原理】魚類是低等脊椎動物,腦是建立條件反射的中樞。無關刺激的燈光與非條件刺激的食物先后作用于魚,并重復結合多次后,腦中相應的兩個興奮灶建立起暫時性,無關刺激的燈光成為食物的信號——條件刺激,當此條件出現時,魚類表現出相應的條件反射活動。
【器材】金魚或金鯽魚,魚類條件實驗反應箱(70×40×50cm),紅色和綠色燈泡各一(40w或25w)、滑車杠桿,秒表,絲線,食餌。
【步驟】
⒈魚類條件反射實驗箱,在距側壁25cm處,設一橫隔板(板上有直徑6——7cm圓洞),把此箱分為左右兩部分。在長25cm的左側箱內設有燈泡,滑車杠桿和帶有金屬小夾的線,箱內盛裝14~16 ℃ 水。
⒉條件反射的建立,魚類條件反射實驗箱安置后,將魚從魚缸中移到實驗箱內,停留40~60分鐘,熟悉環境后進行實驗。實驗開始時,先給紅光或綠光刺激,魚對此光刺激無明顯,證明此光刺激是無關刺激。然后打開靠近圓洞左側的紅燈,紅光刺激7~10秒,通過吊在滑車上的帶金屬的小夾的垂直線與食餌(水絲蚓)強化每天上午與下午各訓練一次,以紅光出現時魚能主動通過隔板的圓洞游向食餌處作為條件反射的形成標志。
⒊條件反射的消退:條件反射形成后,條件刺激物——紅光刺激時,不給食餌強化每月進行4次消退實驗,每次間隔2小時,記錄條件反射消退實驗次數。
⒋條件反射的分化:魚對紅光形成食物性條件反射之后,再進行條件反射分化實驗。紅光出現時,給予食餌強化,綠光出現時不給食物強化,二者交替對比進行實驗,每月進行4次分化實驗,每次間隔2小時 ,綠光出現魚不游過隔板圓洞攝食作為分化抑制形成的指標,記錄條件反射分化抑制形成的次數。
⒌實驗結果,金鯽魚在紅光與食餌結合14~22次時,便能形成食物運動條件反射。群體金鯽魚食物運動條件反射形成的次數為7~12次,野生鯽魚的食物運動條件反射建立較慢,食物強化23~31次時才出現條件反射。群體金鯽魚形成條件反射的速度較快,沒有經過飼養的鯽魚的條件反射建立較慢,這與魚類的習慣和生活環境有關。
經過9—15次消退實驗后,食物運動條件反射開始消退,魚游向隔板,但不游過圓洞。消退快慢與消退實驗的間隔有關,每次消退的實驗間隔短,條件反射消退就快。
22—36次條件反射分化抑制實驗后,綠光出現時,魚不游過隔板圓洞,而紅光出現時,魚游過隔板的圓洞,說明,魚對紅光與綠光有分化能力。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