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度是評定金屬材料力學性能常用的指標之一。
對于金屬材料的硬度,至今在國內外還沒有一個包括所有試驗方法的統一而明確的定義。就已經標準化的、被國內外普通采用的金屬硬度試驗方法而言,金屬材料硬度的定義是:材料抵抗另一較硬材料壓入的能力。硬度檢測是評價金屬力學性能迅速、經濟、簡單的一種試驗方法。硬度檢測的主要目的就是測定材料的適用性,或材料為使用目的所進行的特殊硬化或軟化處理的效果。對于被檢測材料而言,硬度是代表著在一定壓頭和試驗力作用下所反映出的彈性、塑性、強度、韌性及磨損抗力等多種物理量的綜合性能。由于通過硬度試驗可以反映金屬材料在不同的化學成分、組織結構和熱處理工藝條件下性能的差異,因此硬度試驗廣泛應用于金屬性能的檢驗、監督熱處理工藝質量和新材料的研制。金屬硬度檢測主要有兩類試驗方法。一類是靜態試驗方法,這類方法試驗力的施加是緩慢而無沖擊的。硬度的測定主要決定于壓痕的深度、壓痕投影面積或壓痕凹印面積的大小。靜態試驗方法包括布氏、洛氏、維氏、努氏、韋氏、巴氏等。其中布、洛、維三種測試方法是長用的,它們是金屬硬度檢測的主要測試方法。而洛氏硬度試驗又是應用多的,它被廣泛用于產品的檢測,據統計,目前應用中的硬度計70%是洛氏硬度計。另一類試驗方法是動態試驗法,這類方法試驗力的施加是動態的和沖擊性的。這里包括肖氏和里氏硬度試驗法。動態試驗法主要用于大型的及不可移動工件的硬度檢測。
圖1布氏硬度試驗原理
HB =F / S ……………… (1-1)
=F / πDh ……………… (1-2)
=……………… (1-3)
式中:F —— 試驗力,N;
S —— 壓痕表面積,mm;
D —— 球壓頭直徑,mm;
h —— 壓痕深度, mm;
d —— 壓痕直徑,mm
布氏硬度檢測的優點是其硬度代表性好,由于通常采用的是10 mm直徑球壓頭,3000kg試驗力,其壓痕面積較大,能反映較大范圍內金屬各組成相綜合影響的平均值,而不受個別組成相及微小不均勻度的影響,因此特別適用于測定灰鑄鐵、軸承合金和具有粗大晶粒的金屬材料。它的試驗數據穩定,重現性好,精度高于洛氏,低于維氏。此外布氏硬度值與抗拉強度值之間存在較好的對應關系。
布氏硬度試驗的缺點是壓痕較大,成品檢驗有困難,試驗過程比洛氏硬度試驗復雜,測量操作和壓痕測量都比較費時,并且由于壓痕邊緣的凸起、凹陷或圓滑過渡都會使壓痕直徑的測量產生較大誤差,因此要求操作者具有熟練的試驗技術和豐富經驗,一般要求由專門的實驗員操作。
由于布氏硬度試驗能夠反映出試樣較大范圍內的綜合性能,因此布氏硬度與材料的其他機械性能關系密切,尤其是與抗拉強度存在近似的換算關系:
σb=K·HB ……………… (1-6)
式中:σb—抗拉強度值,MN/m2;
K—常數,不同材料有不同的數值。
通過測試布氏硬度可以間接得到材料的抗拉強度。這一點在生產實際中具有重大意義。可以通過測量硬度的方法得到近似的強度值,這樣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節省材料。
部分金屬材料的換算關系如1-3表所示。
材料 | 布氏硬度值 | 近似換算關系 |
鋼 | 125~175 >175 | σb≈0.343HB×10MN/m2 σb≈0.363HB×10MN/m2 |
鑄鋁合金 | | σb≈0.26HB×10MN/m2 |
退火黃銅、青銅 | | σb≈0.55HB×10MN/m2 |
冷加工后的黃銅、青銅 | | σb≈0.40HB×10MN/m2 |
洛氏硬度標尺 | 硬度符號 | 壓頭類型 | 初試驗力F0(N) | 主試驗力F1(N) | 總試驗力F0+ F1(N) | 適用范圍 |
A | HRA | 120°金剛石圓錐 | 98.07 | 490.3 | 588.4 | 20~88HRA |
B | HRB | 1.5875mm鋼球 | 98.07 | 882.6 | 980.7 | 20~100HRB |
C | HRC | 120°金剛石圓錐 | 98.07 | 1373 | 1471 | 20~70HRC |
D | HRD | 120°金剛石圓錐 | 98.07 | 882.6 | 980.7 | 40~77HRD |
E | HRE | 3.175mm鋼球 | 98.07 | 882.6 | 980.7 | 70~100HRE |
F | HRF | 1.5875mm鋼球 | 98.07 | 490.3 | 588.4 | 60~100HRF |
G | HRG | 1.5875mm鋼球 | 98.07 | 1373 | 1471 | 30~94HRG |
H | HRH | 3.175mm鋼球 | 98.07 | 490.3 | 588.4 | 80~100HRH |
K | HRK | 3.175mm鋼球 | 98.07 | 1373 | 1471 | 40~100HRK |
表面洛氏硬度標尺 | 硬度符號 | 壓頭類型 | 初試驗力F0(N) | 主試驗力F1(N) | 總試驗力F0+ F1(N) | 適用范圍 |
15N | HR15N | 120° 金剛石圓錐 | 29.42 | 117.7 | 147.1 | 70~94HR15N |
30N | HR30N | 264.8 | 294.2 | 42~86HR30N | ||
45N | HR45N | 411.9 | 441.3 | 20~77HR45N | ||
15T | HR15T | 1.5875mm 鋼球 | 29.42 | 117.7 | 147.1 | 67~93HR15T |
30T | HR30T | 264.8 | 294.2 | 29~82HR30T | ||
45T | HR45T | 411.9 | 441.3 | 10~72HR45T |
3.維氏硬度計原理
采用正四棱錐體金剛石壓頭,在試驗力作用下壓入試樣表面,保持規定時間后,卸除試驗力,測量試樣表面壓痕對角線長度,見圖3-1。
圖3-1維氏硬度試驗原理圖
試驗力除以壓痕表面積的商就是維氏硬度值。維氏硬度值按式(3-1)計算:
HV = 常數×試驗力/壓痕表面積 ≈0.1891 F/d2 …………(3-1)
式中:HV ———— 維氏硬度符號;
F ―――― 試驗力,N;
d ———— 壓痕兩對角線d1、d2的算術平均值,mm
實用中是根據對角線長度d通過查表得到維氏硬度值。
國家標準規定維氏硬度壓痕對角線長度范圍為0.020~1.400mm
3.2 維氏硬度的表示方法
維氏硬度表示為HV,維氏硬度符號HV前面的數值為硬度值,后面為試驗力值。標準的試驗保持時間為10~15S。如果選用的時間超出這一范圍,在力值后面還要注上保持時間。例如:
600HV30—表示采用294.2N(30kg)的試驗力,保持時間10~15S時得到的硬度值為600。
600HV30/20—表示采用294.2N(30kg)的試驗力,保持時間20S時得到的硬度值為600。
3.3 維氏硬度試驗的分類和試驗力選擇
維氏硬度試驗按試驗力大小的不同,細分為三種試驗,即:維氏硬度試驗、小負荷維氏硬度試驗和顯微維氏硬度試驗。見表3-1
表3-1維氏硬度試驗的三種方法
試驗力范圍/N | 硬度符號 | 試驗名稱 |
F≥49.03 | ≥HV5 | 維氏硬度試驗 |
1.961≤F<49.03 | HV0.2~ | 小負荷維氏硬度試驗 |
0.09807≤F<1.961 | HV0.01~ | 顯微維氏硬度試驗 |
表3-2推薦的維氏硬度試驗力
維氏硬度試驗 | 小負荷維氏試驗試驗 | 顯微維氏硬度試驗 | |||
硬度符號 | 試驗力/N | 硬度符號 | 試驗力/N | 硬度符號 | 試驗力/N |
HV5 | 49.03 | HV0.2 | 1.961 | HV0.01 | 0.09807 |
HV10 | 98.07 | HV0.3 | 2.942 | HV0.015 | 0.1471 |
HV20 | 196.1 | HV0.5 | 4.903 | HV0.02 | 0.1961 |
HV30 | 294.2 | HV1 | 9.807 | HV0.025 | 0.2452 |
HV50 | 490.3 | HV2 | 19.61 | HV0.05 | 0.4903 |
HV100 | 980.7 | HV3 | 29.42 | HV0.1 | 0.9807 |
注:1.維氏硬度試驗可使用大于980.7N的試驗力; 2.顯微維氏試驗力為推薦值。 |
巴氏硬度計的原理
一定形狀的硬鋼壓針,在標準彈簧試驗力作用下,壓入試樣表面,用壓針的壓入深度確定材料硬度,定義每壓入0.0076mm為一個巴氏硬度單位。巴氏硬度單位表示為HBa。
巴氏硬度計是一種可單手操作的便攜式儀器,它體積小,重量輕,可快速、方便、無損地測試材料硬度,它不必取樣,對操作技能要求不高,非常適于在生產現場和倉庫對材料進行快速檢驗。
巴氏硬度計有100個刻度,精度比韋氏硬度計高,它的使用不受材料厚度的限制,可以測試更厚的材料,巴氏硬度計有一個支腳,測量時要使之與壓針處于同一水平面內,以保證壓針垂直壓下,為了墊平這個支腳,在測試小尺寸工件時會有些不便。
巴氏硬度計的應用
巴氏硬度計是韋氏硬度計的良好補充,它主要用于測試鋁及鋁合金,也可以測試其他軟金屬及玻璃鋼。它可測試韋氏硬度計無法測試的超大材料、超厚材料、棒材、大型鍛件、鑄件、組裝件、純鋁及低硬度鋁合金。
本文由http://www.jd117.com/(材料試驗機)編輯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