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氣制合成油技術是一種將合成氣轉化為液態碳氫化合物的技術,具有重要的工業應用價值。以下是其工藝、優勢及前景的相關介紹:
一、工藝
合成氣制備:通常將天然氣與氧氣進行部分氧化反應,制取主要成分為一氧化碳(CO)和氫氣(H?)的合成氣,此步驟投資費用較高。也可以通過煤炭氣化等方式獲得合成氣。
費托合成:這是關鍵步驟。合成氣經過含有鈷基等催化劑的固定床或漿態懸浮床反應器,發生費托合成反應,轉變為各種黏度級別的液態碳氫化合物,即合成油。不同公司的工藝有所差異,如殼牌公司的 SMDS 工藝,第一步采用專用氣化技術生產合成氣,第二步 FT 合成在列管式固定床反應器中進行,后續還有石蠟加氫、蒸餾及產品分離等步驟;埃克森美孚公司的 AGC - 21 工藝,合成氣發生是在單獨流化床反應器內同時進行部分氧化和蒸汽轉換反應,FT 合成基于多相漿床反應器,采用特定鈷基催化劑,最后進行石蠟烴類的加氫異構化。
二、優勢
原料優勢:世界天然氣剩余探明儲量豐富,該技術能將大量因遠離消費者、運輸困難而被擱置的天然氣資源轉化為可利用的合成油,避免伴生天然氣資源的放空燃燒,提高資源利用率。
產品性能優勢:合成油產品質量高,飽和烴含量高,基本不含氮和硫,無芳烴,100% 為異構烷烴。具有氧化安定性、低溫性能優異,揮發性低,粘度指數高等特點,可用于調合高檔內燃機油、自動傳動液等,滿足高標準潤滑油產品需要,且合成的汽油、柴油等燃料屬于清潔型燃料,符合現代發動機高標準要求和環保排放規范。
生產過程優勢:相比一些其他化工生產過程,在氣體處理方面具有優勢,能降低風險,減少危險氣體使用,避免相關許可、特殊 permits 和審計要求,提高生產過程安全性和效率,還能節省空間和時間,降低維護成本。
三、前景
催化劑改進與創新:不斷研發高性能催化劑,探索新型催化劑材料和配方,提高催化劑活性、選擇性和穩定性,開發抗積碳和抗中毒性能更好的催化劑。同時,由于貴金屬催化劑成本高,非貴金屬催化劑如鐵基、鈷基等的應用研究將不斷深入,通過改進制備工藝和添加助劑等提升其性能,降低成本。
工藝優化與集成:深入研究反應機理,精確控制反應溫度、壓力等參數,優化反應條件,提高合成氣轉化率和合成油選擇性。改進反應器設計,采用微通道反應器等提高傳質、傳熱效率。此外,還會將該技術與二氧化碳捕集與利用技術、新能源技術等集成,實現綠色、低碳生產。
裝置大型化:建設大型化裝置,通過規模效應降低單位產品投資成本和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減少設備相對占地面積和人力成本等。
產品結構調整:根據市場需求,生產更多高附加值產品,如優質潤滑油基礎油、特種蠟、航空煤油等,提高這些產品的選擇性和質量,滿足不同行業對油品的需求。
清潔燃料生產強化:隨著環保要求日益嚴格,進一步優化工藝,降低合成燃料中的雜質含量,提高燃燒效率和環保性能,生產更清潔、低碳的合成燃料,以更好地滿足環保標準和市場需求。
產品展示
合成氣制合成油又稱為費托合成,其以煤、天然氣、生物質等生產的合成氣(CO和H2的混合物)為原料,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以液態烴為目標產物的反應。費托合成顯著的特征是產物分布寬(C1~C200不同烷、烯的混合物及含氧化合物等),且烴類的碳數分布服從Anderson-Schulz- Flory 分布,除高分子蠟和甲烷有較高的選擇性外,其余餾分的選擇性都有極限:汽油48%、柴油25%、C2為30%左右。合成油產品以直鏈烴為主具有無硫、無氮、無芳烴及重金屬等優點,是清潔的液體燃料,但單一產物的選擇性低。
1) SSC-TRC500-4多通道合成氣制合成油裝置是為了教學和探索石化能源之間的相互轉化的原理。了解催化劑、工藝參數對合成氣轉化制合成油反應性能和產物分布的影響;學習氣相色譜分析方法,掌握基本的實驗方法和操作技能,培養學生具有進行科學實驗的能力。
2) 裝置為4通道反應器,每個通道需要連接一氧化碳+氫氣+氮氣、氫氣兩路氣體,量程0~100 mL/min,4個通道可同時進行不同氣體流速、壓力的實驗。
3) 反應器恒溫區不少于20cm,催化劑裝填量5 mL。
4) 反應壓力:高壓6 MPa,反應溫度600℃,可多段程序升溫控制,反應器之后熱分、冷分,產物經過的背壓閥也需要進行保溫(100℃),反應器后續所有的管路加熱帶保溫(100℃)。
5) 控制系統:自動和手動雙系統。通過軟件自動控制氣體進料開和關、速率,并能夠彈窗、聲光、語音報警及聯動制動保護。每通均道配備21吋全觸摸屏幕。
6) 智能學習系統:軟件設計有智能引導學習模式,包含與實驗裝置相配套的理論教學視頻,視頻包括實驗目的、原理、要點、裝置流程、操作步驟、注意事項等內容;提供操作評價系統,對學生的實驗操作過程進行實時評分。
7) 裝置配備色譜,配置FID檢測器和TCD檢測器,要求FID能夠分析C1~C6的總包有機烴;TCD色譜檢測器能夠分離CO2、CH4、CO和N2的色譜柱。色譜可實現在線自動取樣功能。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