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氧電極(溶解氧傳感器)廣泛應用于水質監測、污水處理、生物發酵及水產養殖等領域。然而,長期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測量誤差、響應遲緩或信號異常等問題。本文將介紹溶氧電極的常見故障原因及相應的修復方法,幫助用戶快速排查問題并恢復設備正常運行。
1.測量值漂移或不準確
可能原因
膜污染或堵塞:電極膜表面附著微生物、污泥或油脂,阻礙氧氣擴散。
電解液耗盡:傳統極譜式電極的電解液干涸或污染,導致電流不穩定。
校準失效:未定期校準或校準方法錯誤(如未進行零氧或飽和氧校準)。
解決方法
清潔膜頭:用軟布蘸取清水或稀釋的清潔劑(如酒精)輕輕擦拭膜表面,避免刮傷。
更換電解液和膜:極譜式電極需定期補充電解液(如KCl溶液),并檢查膜是否破損。
重新校準:按照標準流程進行零氧(亞硫酸鈉溶液)和飽和氧(空氣或純水)校準。
2.響應時間變慢或信號不穩定
可能原因
膜老化:電極膜(如PTFE膜)因長期使用變硬或受損,導致氧氣滲透率下降。
溫度影響:未啟用溫度補償功能,或環境溫度波動較大。
信號干擾:電纜接觸不良或附近存在電磁干擾源。
解決方法
更換膜組件:熒光法溶氧電極需檢查熒光涂層是否脫落,極譜式電極需更換PTFE膜。
檢查溫度傳感器:確保溫度補償功能正常,必要時重新校準溫度探頭。
優化信號傳輸:檢查電纜連接是否牢固,必要時使用屏蔽電纜并遠離強電磁設備。
3.電極無信號或輸出異常
可能原因
電極極化失敗(極譜式):未充分極化(通常需5-30分鐘)或極化電壓異常。
傳感器損壞:內部電極或電路故障。
電纜或接口問題:連接器氧化、短路或斷路。
解決方法
重新極化:斷開并重新連接電極,確保極化電壓穩定(通常為0.6-0.8V)。
測試電極:將電極置于已知氧濃度的溶液中,對比測量值是否合理。
檢查電纜:用萬用表測試通斷,必要時更換電纜或接口。
4.熒光法溶氧電極的特殊問題
熒光法電極(光學溶氧傳感器)雖然免維護,但仍可能遇到以下問題:
熒光涂層磨損:長期機械摩擦或化學腐蝕導致熒光物質失效,需更換傳感帽。
光源或探測器老化:LED光源衰減會影響測量,需返廠維修或更換模塊。
維護建議
定期校準:至少每1-3個月進行一次零氧和飽和氧校準。
正確存儲:短期不用時保持濕潤(如置于純水中),長期存放需干燥保護。
避免污染:在污水或高固含量環境中使用后及時清潔。
通過正確的故障診斷和維護,可大幅延長溶氧電極的使用壽命,確保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如問題無法解決,建議聯系廠家或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檢測。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