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CQ6】山東競道廠家攜手共創,讓每一刻都閃耀企業光輝!
室外自動氣象站部署于田間后,通過持續監測關鍵氣象參數,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的環境數據支撐,其應用價值體現在作物生長管理、災害預警、資源優化配置等多個層面。
作物生長環境監測
田間氣象站實時采集溫度、濕度、光照強度、土壤溫濕度等數據,幫助農戶掌握作物生長的微氣候條件。例如,在小麥種植區,當氣象站監測到連續3天夜間溫度低于5℃時,系統自動生成“霜凍風險預警”,提示農戶提前覆蓋地膜或噴灑防凍劑。對于設施農業,氣象站數據可聯動溫室通風系統,當棚內溫度超過30℃時自動開啟側窗,避免高溫灼傷作物葉片。某蔬菜基地通過部署氣象站,將番茄裂果率從15%降至5%,主要得益于對濕度波動的精準控制。
災害預警與應對
氣象站的風速、降雨量傳感器是災害預警的核心。在暴雨來臨前,當1小時降雨量超過30mm時,系統立即向農戶手機發送“排水系統檢查”提醒,避免田間積水導致作物爛根。對于風災,氣象站監測到持續10分鐘風速超過8級時,自動觸發“加固設施”預警,指導農戶及時收攏防雹網、固定大棚支架。某葡萄種植區在2023年臺風季通過氣象站預警,提前加固藤架,減少倒伏損失超80%。
資源優化配置
氣象站數據可指導水肥一體化管理。例如,根據土壤濕度傳感器反饋的含水量,結合未來3天降雨預測,系統自動計算灌溉需求量,避免過度澆水造成養分流失。在施肥環節,氣象站提供的溫度、濕度數據可調整施肥時間,高溫高濕條件下推遲施肥以減少揮發損失。某水稻種植合作社應用氣象站后,每畝節水30立方米,化肥用量減少20%,同時產量提升8%。
田間管理決策支持
長期積累的氣象數據可構建區域氣候模型,為種植計劃提供依據。例如,分析近5年氣象站數據發現,某地區4月下旬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2℃的日期比往年提前5天,據此調整玉米播種期,使出苗率提高至95%。此外,氣象站數據還可輔助病蟲害預測,當濕度持續高于80%且溫度在20-25℃時,系統提示“灰霉病高發風險”,指導農戶提前噴灑生物防治劑。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