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蠕動泵校準流程詳述
一、校準前準備
(一)工具與材料
1. 標準流量計:精度需高于蠕動泵標稱精度,用于實時監測流量。
2. 計時器/秒表:精確度達0.1秒,用于時間測量。
3. 收集容器:透明量筒(如1L或5L),帶刻度,用于體積法校驗。
4. 扳手套裝:用于調整泵頭緊固螺絲及傳動部件。
5. 防靜電手套:防止靜電干擾電子元件或引發安全事故。
6. 校準記錄表:包含日期、環境參數、設定值、實測值等欄目。
(二)環境條件
1. 溫度控制:維持室溫在20±5℃,避免軟管熱脹冷縮導致誤差。
2. 振動隔離:確保泵體置于穩固臺面,遠離大型設備振動源。
3. 流體預處理:排空管路內氣泡,靜置流體至少30分鐘(防止氣蝕影響精度)。
(三)安全檢查
1. 切斷電源,掛“校準中”警示牌,防止誤啟動。
2. 確認流體為惰性介質或低毒物質,穿戴防護服及護目鏡。
3. 檢查軟管無裂痕、滾輪無磨損,否則需更換后再校準。
二、零點校準
(一)機械歸位
1. 松開泵頭壓塊:逆時針旋轉螺桿,使滾輪與軟管間隙大于2mm。
2. 手動盤車:沿運轉方向緩慢轉動主軸,觀察滾輪是否在導軌內自由滑動。
3. 復位傳感器:清潔光電開關表面,調整其位置至剛好感應到滾輪邊緣。
(二)電氣清零
1. 進入參數模式:通過觸摸屏或按鍵進入“系統設置”菜單。
2. 清除累計數據:將運行時間、流量脈沖數等參數清零。
3. 校準轉速基準:輸入理論零轉速(如0 RPM),確認電機無動作。
三、流量校準(核心步驟)
(一)設定基準參數
1. 選擇標準工況:通常以最大轉速的50%作為基準測試點。
2. 輸入名義流量:根據軟管規格書計算理論值(例:管徑10mm,轉速100RPM,理論流量=π×(D/2)²×轉速×軟管截面積)。
(二)實際流量測量
1. 體積法驗證:
- 啟動泵運行1分鐘,同步啟動秒表。
- 收集出口流體至量筒,記錄體積V(mL)及時間t(s)。
- 計算實際流量Q=V/t×60(mL/min),與設定值對比。
2. 動態監測法:
- 連接標準流量計,讀取實時流量曲線。
- 連續采樣10次,取平均值作為實測值。
(三)誤差分析與調整
1. 允許誤差范圍:通常為±2%(精密應用需±1%)。
2. 超差調整:
- 轉速補償:若實測偏低,提高電機頻率;反之降低。
- 沖程優化:微調滾輪擠壓深度(不超過軟管直徑的1/3)。
- 軟管匹配:更換同規格但壁厚更均勻的新軟管。
四、線性度與重復性測試
(一)多點校準
1. 選取5個轉速點:涵蓋10%、30%、50%、70%、90%最大轉速。
2. 繪制特性曲線:以設定流量為X軸,實測流量為Y軸,擬合直線。
3. 線性度驗證:各點偏差應小于最大誤差的1/2,否則需重新標定傳感器。
(二)重復性檢驗
1. 固定參數運行:在50%轉速下連續啟停3次。
2. 統計波動值:三次流量偏差應≤0.5%,否則檢查電磁閥或蓄能器。
五、參數固化與記錄
(一)數據存儲
1. 寫入EEPROM:將校準后的轉速-流量曲線存入非易失存儲器。
2. 備份參數組:保存至少3組常用工況配置(如高/中/低流量)。
(二)標識更新
1. 張貼校準標簽:注明有效期(通常6個月)、執行者、設備編號。
2. 錄入管理系統:上傳數據至MES或LIMS平臺,關聯生產批次。
六、特殊場景處理
(一)高黏度流體校準
1. 修正雷諾數:當流體粘度>100cP時,需乘以0.9~0.85的修正系數。
2. 延長預熱時間:啟動后空轉5分鐘,使軟管充分適應流體特性。
(二)多通道泵校準
1. 獨立校驗:對每個通道單獨測試,避免串流干擾。
2. 同步誤差控制:各通道流量差異應≤1.5%(并聯運行時)。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