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式鐵譜儀是一種用于檢測油液中磨損顆粒的設備,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磁場分離與顯微鏡觀察的結合,具體過程如下:
1. 油樣預處理
首先對采集的油液樣品進行預處理,通常包括稀釋(若油液黏稠)和攪拌,目的是使油液中的磨損顆粒(如金屬碎屑、氧化物等)均勻分布,確保后續檢測的代表性。
2. 磁場分離顆粒
預處理后的油液通過一個細小的導管,緩慢滴落到一塊傾斜的玻璃基片(稱為 “鐵譜片”)上。在鐵譜片的下方,設有一個高強度的梯度磁場(磁場強度隨位置變化)。
當油液流過鐵譜片時,油液中的鐵磁性顆粒(如鐵、鋼等金屬碎屑)會受到磁場力的作用,脫離油液流線,被吸附到鐵譜片表面。
由于顆粒的大小、形狀和磁性不同,它們在磁場中的受力和運動軌跡存在差異:
較大的顆粒(通常大于 5μm)因慣性和磁力較強,會較早被吸附在鐵譜片的上方區域;
較小的顆粒(通常 1-5μm)則會被吸附在鐵譜片的中下方區域,形成按顆粒大小順序排列的 “鐵譜帶”。
而非鐵磁性顆粒(如銅、鋁的碎屑)則隨油液一起從鐵譜片下端流出,不會被吸附。
3. 顆粒固定與觀察
油液滴完后,鐵譜片上的油膜會逐漸蒸發,吸附在表面的顆粒被固定。隨后,通過顯微鏡(通常配備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觀察鐵譜片上的顆粒:
可以直接觀察顆粒的大小、形狀、數量和分布,判斷設備的磨損類型(如正常磨損、粘著磨損、疲勞磨損等);
結合顆粒的成分分析(如通過能譜儀),還能確定磨損發生的部位(如特定軸承、齒輪等)。
通過上述過程,分析式鐵譜儀能夠快速、直觀地從油液中分離并識別磨損顆粒,為機械設備的故障診斷和磨損狀態監測提供關鍵依據。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