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標文件解讀
《GB 31604.31-2025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 氯乙烯、1,1-二氯乙烯和1,1-二氯乙烷的殘留量和遷移量的測定》是我國食品接觸材料安全領域的重要標準,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該標準于2025年3月16日發布,并將于2025年9月16日正式實施。
(一)適用范圍
1.塑料類材料及制品:包括但不限于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塑料制成的食品包裝、容器、工具等,PVC常用于制造瓶蓋密封墊片、糕點托、軟管等,PVDC則多用于食品腸衣膜(如火腿腸、方火腿等)、保鮮膜、復合膜袋等;
2.涂層類材料及制品:包括食品接觸用防腐涂層、裝飾涂層等,PVC樹脂經過氯化處理得到的過氯乙烯樹脂,常被用作防腐涂層或粘合劑應用于食品接觸材料中;
3.粘合劑類材料:用于食品包裝復合、密封等用途的各類粘合劑,在多層復合包裝材料中,粘合劑可能成為氯乙烯類化合物的潛在來源;
4.紙和紙制品:包括食品包裝紙、紙容器等,雖然紙制品本身不含氯乙烯類化合物,但在加工過程中可能使用含有這些物質的涂層或粘合劑;
5.油墨類材料:用于食品包裝印刷的油墨,某些油墨配方或印刷工藝可能引入氯乙烯類化合物。
(二)實驗方法
1.氣相色譜-電子捕獲檢測器法(GC-ECD)(第一法):樣品置于頂空瓶中,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解或分散,加熱使目標化合物(氯乙烯、1,1-二氯乙烯和1,1-二氯乙烷)達到氣-液平衡。定量吸取液上氣體注入氣相色譜儀,經色譜柱分離后,用電子捕獲檢測器(ECD)檢測,依據保留時間定性,峰面積外標法定量;
2.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GC-MS)(第二法):與GC-ECD類似,但采用質譜檢測器(EI源)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提高方法的抗干擾能力和準確性。
(三)總結
氯乙烯類化合物具有致癌性和肝毒性,該標準的發布通過精準監測這些有害物質,降低食品接觸材料帶來的健康風險,保障了消費者的健康;該標準實施后強化企業合規要求相關企業需調整生產工藝和檢測流程,確保產品符合更嚴格的殘留和遷移限值。
二、標準物質上新
名稱 | 產品編號 | 濃度 | 規格 | CAS號 | 品牌 | 單位 |
NN-二甲基乙酰胺中3種VOC混標GB31604.31-2025 | ST-025-04A-01A | 1000mg/L | 1.2ml | NA | SIT | 瓶 |
甲醇中氯乙烯標準溶液 | ST-020-00A-39A | 1000mg/L | 1ml | 75-01-4 | SIT | 瓶 |
1,1-二氯乙烯標準品 | ST-020-05Z-34Z | 99.50% | 1g | 75-35-4 | SIT純 | 瓶 |
1,1-二氯乙烷標準品 | ST-020-15A-64A | 98.50% | 100mg | 75-34-3 | SIT純 | 瓶 |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