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水下管道封堵是水利工程、市政工程中針對沉井結構與水下管道連接部位進行密封處理的關鍵工藝,目的是防止水體滲漏、保障施工安全或實現管道臨時 / 久阻斷。以下從技術原理、常用方法、施工要點及注意事項展開詳細說明
一、技術原理與應用場景
核心原理
通過物理阻隔(如封堵材料填充)或機械密封(如閘門、法蘭),阻斷管道內水體流動或管道與外部水體的連通,確保沉井結構在施工(如封底、下沉)或運行階段的密封性。
典型應用場景
沉井下沉過程中,封堵預留管道口以避免泥水涌入;
沉井封底前,對穿井管道進行臨時封堵,便于干場作業;
管道維修、改道時的臨時阻斷,或廢棄管道的久密封。
二、常用封堵方法及適用條件
(一)剛性封堵法(適用于大口徑、高壓或久封堵)
砌磚封堵
工藝:在管道內部采用防水砂漿砌筑磚墻,墻厚根據管道直徑和水壓確定(通常不小于 240mm),墻兩側抹防水面層。
適用條件:管道內水位較低、流速小,且需長期封堵(如廢棄管道)。
優勢:成本低、耐久性強;劣勢:拆除困難,不適用于臨時封堵。
鋼板封堵
工藝:定制與管道內徑匹配的鋼板(厚度根據水壓計算,通常 8-20mm),通過法蘭、螺栓固定在管道口,或焊接在管道內壁,板與管道間加橡膠墊片密封。
適用條件:中高壓管道(如市政污水管、壓力輸水管),臨時或久封堵均可。
優勢:強度高、密封性好;劣勢:需專業焊接 / 安裝,成本較高。
(二)柔性封堵法(適用于小口徑、臨時或復雜工況)
氣囊封堵
工藝:將橡膠氣囊充氣后塞入管道內,利用氣囊膨脹后的壓力緊貼管道內壁形成密封,氣囊兩端設防滑紋路防止移位。
適用條件:管道直徑 50-2000mm,水位較低、水壓≤0.1MPa 的臨時封堵(如管道清淤、維修前的臨時阻斷)。
優勢:操作便捷、可重復使用;劣勢:耐高壓性差,易因管道內壁不平整導致漏氣。
膨脹止水條 / 密封膠封堵
工藝:在管道與沉井壁間隙中嵌入遇水膨脹止水條,或注入聚氨酯密封膠,利用材料膨脹填充縫隙。
適用條件:管道與沉井預留孔的間隙密封(非全阻斷管道內部水流),輔助增強剛性封堵的密封性。
(三)機械封堵法(適用于可控性要求高的場景)
閘門 / 閘板封堵
工藝:在管道穿井部位預設閘槽,通過啟閉閘板(鋼質或鑄鐵)實現管道的開啟 / 關閉,閘板與槽口間設橡膠止水帶。
適用條件:需頻繁啟閉的管道(如泵站進出水管),或高壓工況(水壓≤1.0MPa)。
優勢:操作靈活、可遠程控制;劣勢:前期需預埋閘槽,成本高。
法蘭盲板封堵
工藝:在管道端部焊接法蘭,通過螺栓連接盲板(中間加橡膠墊片)實現密封。
適用條件:管道端部外露、便于法蘭安裝的場景,臨時或久封堵均可。
三、施工關鍵步驟與技術要點
前期準備
勘察:明確管道直徑、材質(混凝土、鋼管、PE 管等)、水壓、流速及內部雜物情況,選擇匹配的封堵方案。
清障:清理管道內淤泥、石塊等雜物,確保封堵面平整(如鋼板封堵需打磨管道內壁)。
水下作業要點(若管道處于水下)
潛水作業:潛水員需檢查管道位置、測量尺寸,確保封堵材料與管道精準匹配。
水下固定:剛性封堵(如鋼板)需通過水下焊接或膨脹螺栓固定,避免水流沖擊導致移位。
密封性檢測
注水試驗:封堵完成后,向管道內或沉井內注水,觀察 24 小時內水位變化,滲漏量需滿足設計要求(通常≤0.1L/(m?h))。
壓力測試:對壓力管道,通過打壓泵施加設計壓力,保壓 30 分鐘無壓降即為合格。
四、注意事項與風險控制
安全防護
水下作業需配備專業潛水設備和應急救援團隊,避免缺氧、水壓傷害;
氣囊封堵前需檢查氣囊完整性,充氣時緩慢加壓,防止爆裂。
材料選擇
接觸污水、腐蝕性水體時,選用耐酸堿材料(如不銹鋼鋼板、氯丁橡膠氣囊);
低溫環境下避免使用易脆化材料(如普通橡膠),需添加防凍劑。
拆除預案
臨時封堵需預留拆除通道(如氣囊的放氣閥、鋼板的可拆卸螺栓),避免后期拆除困難。
環境適配
流沙層或高流速管道需先采取降速措施(如設置導流管),再進行封堵,防止封堵材料被沖走。
五、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
滲漏問題:若剛性封堵出現滲漏,可在縫隙中注入環氧樹脂漿液;柔性封堵(如氣囊)滲漏時,需重新調整位置或更換更大尺寸的氣囊。
材料失效:長期封堵需定期檢查(如鋼板銹蝕、氣囊老化),及時更換損壞部件。
沉井水下管道封堵需結合工程實際工況(水壓、管徑、工期)選擇方案,優先保證密封性與安全性,同時兼顧經濟性和可操作性。復雜工況下建議采用 “復合封堵”(如 “氣囊 + 鋼板” 雙重密封),進一步提升可靠性。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