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泳實驗中,樣品標識系統是實現樣品追溯的基礎,其核心是通過、清晰、穩定的標識將樣品與實驗全流程信息綁定。以下是具體實現方法和操作要點:
維一性
每個樣品對應一個重復的標識符,避免因重名或編號沖突導致混淆(如不同批次樣品編號需包含時間維度)。
可讀性與穩定性
標識需在實驗各環節(如高溫、液體接觸環境)中保持清晰,可通過物理標簽(如防水貼紙)或電子標簽(如條形碼、二維碼)實現。
信息承載性
標識需隱含樣品的關鍵屬性(如來源、類型、處理狀態),無需額外查詢即可快速識別樣品基本信息。
可擴展性
預留編號擴展空間(如增加子編號),適應多組學實驗(如同時進行 DNA 和蛋白質電泳)或大規模樣本的追溯需求。
采用 “前綴 + 時間 + 流水號 + 子標識” 組合模式,示例如下:
示例編號:
載體類型 | 適用場景 | 操作要點 | 優勢 |
---|
防水標簽紙 | 樣品管(EP 管、離心管)、上樣梳、電泳槽分區 | - 用油性記號筆手寫編號或激光打印 - 貼于管身中上部,避免遮擋刻度 | 成本低,適合小規模實驗 |
條形碼 / 二維碼 | 大規模樣本、自動化數據錄入場景(如 LIMS 系統) | - 使用專業標簽打印機生成 - 編碼內容包含樣品全信息(可掃碼讀取詳細檔案) | 高效防錯,支持電子數據快速關聯 |
熒光標記筆 | 凝膠板、電泳槽可視化標識 | - 用耐有機溶劑的熒光筆在凝膠邊緣標記編號 - 拍照時可通過熒光識別 | 直接與電泳結果影像綁定,直觀性強 |
電子標簽(RFID) | 高自動化實驗室,需實時追蹤樣品位置 | - 在樣品管中嵌入微型 RFID 芯片 - 通過讀卡器自動記錄樣品所在儀器 / 位置 | 全流程自動化追蹤,減少人為誤差 |
樣品采集階段:
采集時立即標記樣品管,同步填寫《樣品登記表》,記錄編號與來源信息(如患者姓名、組織部位)。
處理階段:
每一步處理(如核酸提取、蛋白定量)后,核對標識是否完整,若標簽脫落需按原編號補打新標簽。
上樣階段:
結果分析階段:
在凝膠照片、電泳圖譜上標注樣品編號,通過編號關聯至原始處理記錄和儀器參數(如電泳儀型號、電壓設置)。
使用電子表格或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MS)建立《樣品追溯檔案》,示例如下:
樣品編號 | 來源 | 類型 | 處理步驟 | 上樣信息 | 結果文件路徑 | 操作人員 |
---|
D-250521-001 | 患者 A-12 | DNA | 提取(試劑盒批號 K250401)→純化 | 泳道 1,10 μL | \ 凝膠照片 \D-250521-001.tif | XXX |
P-250521-002-Mix | 細胞株 X 裂解液 | 蛋白質 | 定量(濃度 800 ng/μL) | 泳道 5,5 μL | \ 電泳圖譜 \P-250521-002.xlsx | YYY |
標簽模糊 / 脫落:立即核對原始記錄補打標簽,并在檔案中注明 “標簽補打時間:2025-05-21 14:30”。
編號重復:若發現編號沖突,以最早記錄的樣品為準,沖突樣品重新編號并標注 “原編號 XXX,因重復更改為 XXX”。
跨環節追溯需求:當結果異常時,通過編號快速調取《樣品登記表》《儀器使用記錄》《試劑批次表》,排查污染或操作誤差來源。
問題 | 原因 | 解決方案 |
---|
標識在電泳過程中脫落 | 標簽耐水性不足或粘貼位置錯誤 | 改用防水標簽,貼于非液體接觸區域(如試管蓋側面) |
編號規則復雜難記憶 | 結構設計冗余或邏輯不清晰 | 簡化編號結構,使用字母縮寫代替全稱(如 “C” 代表臨床樣本),提供編號解讀手冊 |
多組學實驗標識混淆 | 不同類型樣品共用編號體系 | 為 DNA、RNA、蛋白質等設置獨立前綴(D-/R-/P-),避免跨類型編號沖突 |
電子數據與物理樣品脫節 | 標識未關聯至電子檔案 | 掃碼錄入或手動輸入編號時,強制校驗編號有效性,確保每條電子記錄對應惟一樣品 |
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MS)
通過 LIMS 掃描條形碼自動生成樣品檔案,實時關聯電泳儀器數據(如運行時間、電壓)和結果文件,實現 “標識 - 數據 - 流程” 一體化追溯。
圖像識別軟件
利用 ImageJ 等工具對凝膠照片中的熒光標識進行自動識別,匹配至樣品編號,減少人工比對誤差。
區塊鏈技術(可選)
對關鍵標識信息(如編號、操作人員、時間戳)進行區塊鏈存證,確保追溯數據不可篡改,適用于高合規性需求場景(如司法鑒定)。
通過科學的編號規則、可靠的標識載體和全流程信息關聯,樣品標識系統可將電泳實驗中的物理樣品轉化為可追溯的 “數字檔案”。其核心在于從源頭綁定單獨標識,并通過標準化記錄確保每個環節可溯源,最終實現實驗誤差可定位、結果可復現、責任可界定,為科研和生產提供嚴謹的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