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材料的“進化之路”
在核反應堆核心部件的設計中,材料的抗輻射性能直接決定設備壽命與安全性。傳統低活化材料(如鐵素體/馬氏體鋼、釩基合金)雖能減少核廢料放射性,卻存在輻射腫脹、硬化等問題。近年來,體心立方結構高熵合金(BCC-HEA)因獨te的“化學復雜性”和“晶格畸變效應”,展現出優異的抗輻射性能,成為新一代核材料的焦點。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團隊最xin研發的Ti?V??.?Cr??.?Mn??.?Fe??.?Si?高熵合金,通過正電子湮沒譜學等技術,揭示了其在ji端輻射環境下的zhuo越表現。
抗輻射與材料穩定的兩難
傳統合金在高劑量輻射下(如188 dpa,相當于每個原子被撞擊近200次)常出現空洞腫脹和硬化,導致結構失效。而多數高熵合金雖抗輻射性能突出,卻因含鉬、鈮等易活化元素,無法滿足核反應堆低放射性要求。如何設計兼具“低活化”與“高抗輻射”的合金,成為材料科學界的重大挑戰。
技術創新:晶格收縮與缺陷“陷阱”的突破
研究團隊通過500 keV硅離子輻照實驗發現,該高熵合金在188 dpa超高劑量下展現出反常的晶格收縮現象,而非傳統合金的膨脹。正電子湮沒壽命譜測量顯示,合金中空位缺陷濃度顯著高于傳統材料(S參數值降低3.3%),結合多普勒展寬能譜分析(W參數變化揭示析出相界面作用),團隊發現:
1. 高平衡空位濃度: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表明,合金空位形成能比純金屬低30%-50%,高溫下空位濃度提升超10?倍,成為輻射缺陷的“天然吸收池”。
2. 析出相界面效應:納米級TiFe?Si析出相與基體間的“錯配位錯”形成應力場,將輻射誘導的空位與間隙原子導向界面處湮滅,抑制空洞形成。
正電子技術如何“看見”微觀缺陷?
正電子湮沒譜學通過追蹤正電子在材料中的“壽命”與湮沒光子的能量分布,揭示微觀缺陷:
· 壽命譜儀:測量正電子從注入到湮沒的時間,壽命越長表明缺陷尺寸越大。實驗顯示,該合金輻射后空位團簇尺寸僅3.2納米,遠小于傳統合金。
· 多普勒展寬譜:分析湮沒光子能量展寬,S參數反映低動量電子(空位缺陷),W參數關聯高動量電子(析出相)。數據顯示,該合金在高劑量下仍保持穩定的析出相結構。
核能材料的未來藍圖
該合金在188 dpa輻射下零空洞腫脹,硬化率僅2.2%,遠超傳統材料(如鎳基合金硬化率可達50%)。其性能優勢源于三重機制:高空位濃度、析出相界面缺陷捕獲、高熵合金本征抗輻照特性。這一發現為新一代核反應堆結構材料提供了全新設計思路,有望應用于快中子堆、聚變堆等高輻射環境。
國產正電子譜儀助力材料研究
安徽核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DPLS-4000數字化正電子湮沒壽命譜儀與DCDB-3000符合多普勒展寬譜儀可精準復現論文中的測試場景:
· DPLS-4000時間分辨率≤190ps,一鍵測量實現材料缺陷快速分析;
· DCDB-3000峰谷比≥3.6×10?,支持S/W參數計算,深度解析電子動量分布。
這項研究發表于《Intermetallics》期刊,標志著我國在核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突破,為清潔能源發展注入新動能。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