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陶瓷的“黃金搭檔”
鋅磷玻璃陶瓷(ZnO-P?O?-SeO?)近年來因優異的耐熱性、絕緣性和生物相容性成為材料科學界的“明星”。這類材料既能用于骨科植入物促進骨再生,又能作為光學元件和燃料電池的核心部件。然而,如何進一步提升其機械強度和導電性能一直是技術瓶頸。科學家發現,通過引入金氧化物(Au?O?),材料內部的金離子(Au3?)與納米金顆粒(Au?)的動態平衡可能成為破局關鍵——前者增強結構剛性,后者則通過修飾網絡提升導電性。
看不見的“微觀戰場”
材料的性能由微觀結構決定,但傳統檢測手段(如電子顯微鏡)難以精準捕捉納米級缺陷(如孔洞、位錯)的分布與演變。這些“看不見的缺陷”如何影響材料性能?如何通過調控成分優化結構?這成為材料設計的核心難題。
正電子湮沒技術——材料內部的“納米探針”
國際聯合團隊近期在《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發表突破性研究,將正電子湮沒壽命譜技術(PALS)應用于金摻雜鋅磷玻璃陶瓷的微觀分析。正電子作為電子的“反物質兄弟”,進入材料后會與電子湮滅并釋放γ射線。通過測量湮滅時間差和射線能量分布,科學家能像“探針”一樣精確繪制材料內部的缺陷圖譜。
關鍵發現
1. Au?O?含量調控自由體積:當金氧化物濃度從0.02%增至0.08%時,材料內部自由空間(由Au?納米顆粒產生的微孔)顯著減少,歸因于Au3?離子與硒酸根([SeO?]2?)的協同作用,使玻璃網絡更致密。
2. 性能優化臨界點:含0.08% Au?O?的樣品(Au?)自由體積最小,機械強度與耐磨性達到峰值,潛在應用于防dan裝甲和精密電子封裝。
3. 導電性之謎破解:自由體積減少抑制了離子遷移,導致材料導電性下降,這一發現為設計絕緣涂層提供了新思路。
如何捕捉“湮滅信號”?
研究團隊使用鈉-22放射源發射正電子,通過高精度探測器(時間分辨率≤190皮秒)記錄湮滅事件。數據分析顯示,長壽命成分(τ?)的強度(I?)與自由體積直接相關。通過數學模型計算,團隊精確量化了納米孔洞的半徑(0.3-0.5納米)和體積占比,并驗證了其與電學性能的強關聯。
從實驗室到工業應用的跨越
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金摻雜玻璃陶瓷的“結構-性能”關系,更展示了PALS技術在材料科學中的獨te價值:
· 精準設計:通過成分調控實現材料性能“按需定制”;
· 無損檢測:無需破壞樣品即可獲取內部缺陷信息;
· 應用拓展:高致密材料可用于防dan裝甲、耐磨涂層,而可控自由體積的設計為開發新型電解質和氣體分離膜指明方向。
國產儀器助力材料研究
安徽核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DPLS-4000系列正電子湮沒譜儀,正是實現此類研究的“利器”。其核心優勢包括:
· 超高分辨率:時間分辨率≤190皮秒,可檢測亞納米級缺陷;
· 一鍵測量:AI算法自動校準,大幅降低操作門檻;
· 多場景適配:基礎款DPLS-4000適合常規研究,而DPLS-4000 Max憑借多探頭設計,將檢測效率提升10倍,15分鐘即可完成單樣品分析。
微觀世界的“智慧地圖”
隨著正電子探測技術與人工智能的結合,材料科學家有望繪制更精細的“缺陷地圖”,推動從航空航天到生物醫療的跨界創新。這項研究不僅為高性能陶瓷開發打開新窗口,更彰顯了基礎科學工具在工業升級中的核心價值。
KOTI REDDY G N, KOSTRZEWA M, SEKHAR A V, 等, 2025. Probing free volume in ZnO–P2O5–SeO2:Au2O3 glass ceramics with positron annihilation lifetime spectroscopy[J/OL]. 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 230: 112585.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