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工業繼續、穩定發展還應清醒地看到有色金屬行業經濟增長過渡依賴資源、能源消耗,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能力不時增強的形勢下。環境污染依然嚴重;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滯后;資源供需矛盾突出,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亟待提高;加工新資料產品仍需進口;行業關鍵技術自給能力較低,一些領域引進技術的局面尚未改變。總之,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色金屬工業整體技術水平還有較大差距。目前我國已成為有色金屬生產大國,但還不是強國,一個根本原因就在于自主創新能力單薄。
縱觀世界科技革命迅猛發展。建設創新型有色金屬工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應對新科技革命的需要;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需要;也是提高競爭力的需要。今后15年,加快科學技術發展,縮小與發達國家差別,由有色金屬生產大國向強國轉變,還需艱苦的努力。為此,要把自主創新戰略貫徹到有色金屬行業各個方面,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堅定不移地把科技進步擺在行業發展的突出地位,把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建設創新型有色金屬工業,一方面面臨科技大發展的機遇,同時已具備支撐科技創新的諸多有利條件。其一,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目標,國民經濟各行各業對有色金屬總量、品種、質量都提出了新的需求。因此,急需突破資源、能源和環境對發展的制約;依靠科技創新改造激進產業,增加產品品種,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掌握市場主動權;著眼久遠,重視前沿技術,開拓新的領域,培育新興產業。其二,擁有豐富的科技人力資源,有色金屬行業科技人員總量達16萬人;研發人員4萬多人,高素質人才不時得到空虛;科技人員占職工隊伍的比例較高,位于各工業*。充分利用和發揮知識型人才資源,有色金屬行業科技進步、自主創新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證。其三,經過50多年的發展,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有色金屬技術研究開發體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勘查設計機構健全,從地質、采選、冶煉到資料、加工等學科配置比較合理,研究開發設施、儀器裝備比較配套,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科技交流、合作比較活躍,提供了利用國內、兩種科技資源的良好環境,具備了科技發展的基礎條件。其四,具有較好的科技資源條件,有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組織科技攻關的激進和經驗。只要企業、科研院所、大學產學研聯合起來,有色金屬重要領域,堅持以集成創新、消化吸收再創新為主,有選擇地組織原始創新,奮起直追,不久的將來,就能迎頭趕上行列。
有色金屬工業是以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為主的基礎性行業。改革開放以來。不時深化改革,依照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的宏偉目標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求。調整結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特別在十五”期間,發展速度,經濟效益,整體實力增長迅速,影響力顯著提高。
產業規模連續跨越。十種常用有色金屬產量增長了2.08倍,行業實力明顯增強。20002005年期間。年均遞增15.8%2005年達到1630萬噸,連續四年位居一。激進優勢產品錫占世界產量的36%鎢、銻、稀土均占80%以上。銅加工材產量為466萬噸,2000年的2.92倍,年均遞增23.9%逾越美國,;鋁加工材為583萬噸,2000年的2.69倍,年均遞增21.9%居。2005年規模以上有色金屬工業企業資產總額6882億元,2000年的2.23倍,年均遞增17.4%銷售收入8090億元,2000年的3.71倍,年均遞增30.0%實現利稅847億元,2000年的5倍,年均遞增38%利潤達到543億元,2000年的8.2倍,年均遞增52.3%進出口貿易額擴大了2.27倍,年均遞增26.7%國已經成為有色金屬生產大國,有色金屬行業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有色金屬工業成果的取得。二靠科技進步支撐。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作為發展的不竭動力,一靠改革開放環境。越來越顯示出其對經濟的強勁推動力。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奮斗,有色金屬工業科技發展令人鼓舞,自主創新能力提高,*。
科技體制改革不時深化。科技面向經濟,科技實力增強。科技體制改革以來。院所面向企業,人才結構不時調整,學科結構不時優化,研究與開發取得明顯進展。2001年以來,全行業獲國家科學技術獎41項。其中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3項。國家科技投入堅持增長的同時,企業自身投入的科研經費大幅增加。一大批科技創新效果應用于生產、建設,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取得了顯著實效,為全行業技術提升做出了貢獻。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