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物質和有證標準物質于1977年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提出,隨后經過多次修改,1992年10月在日內瓦召開的國際標準化組織和標準物質委員會第16次會議討論修改了由A.J.Head博士提交的關于標準物質的陳述,批準通過了國際標準化指南30,在指南30中就標準物質和有證標準物質作出了定義。
?。?/span>1)標準物質的基體組成與被測樣品的組成越接近越好,這樣可以消除方法基體效應引入的系統誤差;
?。?/span>2)標準物質的準確度應比被測樣品預期達到的準確度高 3~10 倍;
?。?/span>3)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是被測樣品濃度的函數,所以要選擇濃度水平適當的標準物質;
?。?/span>4)取樣量不得小于標準物質證書中規定的最小取樣量。用途:
(1)評價監測分析方法的準確度和精密度,研究和驗證標準方法,發展新的監測方法
?。?/span>2)校正并標定監測分析儀器,發展新的監測技術;
?。?/span>3)在協作實驗中用于評價實驗室的管理效能和監測人員的技術水平,從而加強實驗室提供準確、可靠數據的能力;(4)把標準物質當作工作標準和監控標準使用;
?。?/span>5)通過標準物質的準確度傳遞系統和追溯系統,可以實現國際同行間、國內同行間以及實驗室間數據的可比性和時間上的一致性;
?。?/span>6)作為相對真值,標準物質可以用作環境監測的技術仲裁依據;
(7)以一級標準物質作為真值,控制二級標準物質和質量控制樣品的制備和定值,也可以為新類型的標準物質的研制與生產提供保證。
按照“國際通用計量學基本術語”和“國際標準化組織指南30”,標準物質有如下定義:
標準物質(Reference Material,RM):具有一種或多種足夠均勻和很好確定了的特性值,用以校準設備,評價測量方法或給材料賦值的材料或物質。
有證標準物質(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1.CRM):附有證書的標準物質,其一種或多種特性值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確定,使之可溯源到準確復現的用于表示該特性值的計量單位,而且每個標準值都附有給定置信水平的不確定度。
基準標準物質(Primary Reference Materia1.PRM):這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國際計量委員會(CIPM)于1993年建立了物質量咨詢委員會(CCQM),在1995年的物質量咨詢委員會會議上提出了如下定義:一種具有最高計量品質,用基準方法確定量值的標準物質。
基準方法(Primary Method of Measurement,PMM):具有最高計量品質的測量方法,它的操作可以*地被描述和理解,其不確定度可以用國際單位制(SI)單位表述,測量結果不依賴被測量的測量標準。
標準物質具有2個顯著特點:量值準確性和用于計量目的。這就澄清了標準物質的某些模糊概念,把那些不是用來校準計量器具和計量方法,同時也沒有量值準確度要求的“產品系列標準樣品”(如棉花、糧食、毛、麻等產品標準樣品)與標準物質區別開來。標準物質是具有正確量值的丈量標準,它在化學丈量、生物丈量、工程丈量與物理丈量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標準物質具有以上特點。國民經濟的許多部門,包括工農業生產與科研部門都需要標準物質樣品。如標準物質用于工業生產過程的自動監測,產品檢驗,農產品殘毒分析,土壤分析,環境保護,臨床分析,進出口貨物的檢驗以及各種科學研究等等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