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生物體內存在的一種抗氧化金屬酶,它能夠催化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歧化生成氧和過氧化氫,在機體氧化與抗氧化平衡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與很多疾病的發生、發展密不可分。
分類
按照 SOD 中金屬輔基的不同,大致可將 SOD 分為三大類,分別為 Cu/Zn-SOD、Mn-SOD、 Fe-SOD。
①Cu/Zn-SOD: 呈藍綠色,主要存在于真核細胞的細胞質內,被認為存在于比較原始的生物類群中且分布最/廣的一種。
②Mn-SOD:呈粉紅色,主要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線粒體中。
③Fe-SOD:呈黃褐色,主要存在于原核細胞中 。它們可以有效地清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帶有 1 個未成對電子的同時,還帶有 1 個負電荷),避免其對細胞過度的損傷,具有抗氧化、抗輻射及抗衰老等功能。
分布
①大多數原始的無脊椎動物細胞中都存在Cu/Zn-SOD,脊椎動物則一般含有Cu/Zn-SOD和Mn-SOD。人、鼠、豬、牛等紅細胞和肝細胞中含Cu/Zn-SOD,且其主要存在于細胞質,同時也存在于線粒體內外膜之間。而從人和動物肝細胞中也純化了Mn-SOD,其一般存在于線粒體基質中。
②植物細胞中的Fe-SOD主要存在于葉綠體中。
③真菌里一般含Mn-SOD和Cu/Zn-SOD。大多數真核藻類在其葉綠體基質中存在Fe-SOD,類囊體膜上結合著Mn-SOD,而多數藻類中不含Cu/Zn-SOD。
結構
①Cu/Zn-SOD :其活性中心包括一個 Cu 離子和一個 Zn 離子。研究表明,Cu 的存在是 Cu/Zn-SOD 活性所必需的,它直接與超氧陰離子自由基作用,而 Zn 周圍環境擁擠,沒有直接裸露在反應溶液中,不直接與 超氧陰離子自由基作用,起到穩定活性中心周圍環境的作用。二價銅離子與其周圍四個組氨酸上的氮原子以配位鍵結合,構型是一個畸變的近平面四方形。Zn 的周圍有三個組氨酸通過氮原子與之配位,其中一個組氨酸被 Cu 和 Zn 所共用,形成―咪唑橋‖結構。另外,Zn 還同一個天冬氨酸殘基配位,使 Zn 形成畸面四面體配位構型。
②Mn-SOD :由 203 個氨基酸殘基構成。活性中心為 Mn(Ⅲ),配位結構為五配位的三角雙錐, 其中一個軸向配體為水分子,另一軸向位置的配位基為 His-28 蛋白質輔基,在赤道平面上是蛋白質輔基 His-83,Asp-166 和His-170。酶的活性部位在一個主要由疏水殘基構成的環境里,兩個亞基鏈組成一個通道,構成了底物或其它內界配體接近 Mn(Ⅲ)離子的必經之路。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