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設備的高負荷使用,往往容易發生意外故障,特別是光學儀器若因維護和使用不當而起霧,就不能發揮儀器的正常作用,而帶來工作上的障礙。防止光學儀器生霧提升我們的實驗效率。
測繪儀器在使用和貯放中,除了有生霉現象外,往往還有光學零件的起霧,影響儀器的正常使用,故可針對光學信器起霧的主要因素,采取防止措施。
光學儀器起霧的原因及危害
霧是指光學零件的拋光面上,呈現出"露水"似的物質,這些物質有的是油質點子構成的,稱為油性霧,有的是由水珠或水與玻璃起化學反應形成堆積物構成的,稱為水性霧:有的光學零件上,兩種霧都有,叫做水油混合霧,一般的都以"露水"狀或干的堆積物存在于玻璃表面上。
油性霧通常分布在元形光學零件的邊緣,并向中央伸延,有的則沿擦拭痕跡分布,油性霧的形成主要是油脂污染了玻璃表面,或是由于油脂的擴散,揮發在玻璃表面凝結而造成的。
比如擦拭光學零件所用的輔料含脂量高,或者所用的工具帶有油脂,用手指直接拿取和觸及光學零件等,都會引起油性霧,或者是光學儀器上所用油脂的化學穩定性不好,產生擴散或使用方法不當涂油過多,油脂擴散到光學零件上而引起油性霧,或者是由于儀表油脂揮發性很大,會產生油質蒸氣而形成油性霧。
水性霧是由于潮濕空氣在溫度變化下而形成,主要分布在零件的全面積上,產生原因主要是潮濕氣體所致,但與儀器密封性能、光學玻璃的化學穩定性,以及玻璃表面的清潔程度有關,在較高的相對濕度下,霉菌易生長,有些霉菌生長狀大后,便在菌絲體周圍產生分泌物,這些分泌物有的是液狀的,在液狀分泌物外圍便形成水性霧。
不管何種原因形成的霧,由于霧滴以曲率半徑極小的球形分布于光學零件表面上、使入射光線產生散射現象,除了降低儀器的有效透光率外,并使成象質量差影響觀測。有的光學零件因長期起霧,被腐蝕的玻璃表面形成很多微孔,嚴重的會使玻璃零件報廢。
光學儀器起霧不僅在我國東南地區嚴重存在,就是較干燥的地區,由于溫差變化,也會起霧,它比光學儀器生霉的影響范圍更大,而且更難防止。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