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用水消毒是要殺滅飲用水中病源微生物的方法。其目的是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預防傳染病的發生或流行。據研究,可污染飲用水的致病微生物有上百種,為杜絕介水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保證人體健康,生活飲用水必須經過飲用水消毒檢測處理方可供飲用。目前用于飲用水消毒的方法主要有氯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線消毒和臭氧消毒。
飲用水消毒自然離不開飲用水消毒劑,那么對于消毒劑常規指標有哪些要求呢?
1.氯氣及游離氯
氯氣及游離氯制劑與水接觸時間≥30min,出廠水中限值4mg/L,出廠水中余量≥0.3 mg/L,管網末梢水中余量≥0.05 mg/L。
余氯是指用氯消毒時,接觸一定時間后,水中所剩余氯量。實驗證明,加氯接觸30min,余氯在0.3 mg/L以上,足以殺死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布氏桿菌等腸道致病菌。當出廠水中余氯大于4mg/L時,大多數人能嘗出或聞出飲用水中的氯氣味,所以限值為4mg/L。
2.一氯胺(總氯)
一氯胺與水接觸時間≥120min,出廠水中限值3mg/L,出廠水中余量≥0.5 mg/L,管網末梢水中余量≥0.05 mg/L。
采用氯胺消毒時,將氨加入氯化的飲用水就會形成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胺。氯胺中主要的是一氯胺,一氯胺的消毒效果不如氯,但可保持較長時間的余氯。氯胺的高允許濃度是根據對大鼠的實驗結果推導出一氯胺的限值味3mg/L。
3.臭氧(O?)
臭氧與水接觸時間≥12min,出廠水中限值0.3mg/L,管網末梢水中余量≥0.02 mg/L,如補加氯,總氯≥0.05 mg/L。
臭氧為強氧化劑,其氧化能力大于氯和二氧化氯。當臭氧單獨作為飲用水消毒時,一般投加量不大于1mg/L,接觸時間12min以上時,剩余臭氧在0.3mg/L時刻達到良好的消毒效果。但臭氧易分解,即使水中臭氧濃度在3mg/L時,其半衰期僅為5-30min,在較長的輸配水系統中幾乎沒有可能余量,所以出廠時需另加氯或者二氧化氯。
4.二氧化氯(ClO?)
二氧化氯與水接觸時間≥30min,出廠水中限值0.8mg/L,出廠水中余量≥0.1 mg/L,管網末梢水中余量≥0.02 mg/L。
二氧化氯在水中嗅閾或味閾值為0.4mg/L,《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對二氧化氯的消毒要求是根據消毒效果,以及飲用水中二氧化氯很快恢復為亞氯酸鹽,根據亞氯酸鹽的毒性要求而定制的。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