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是人類可再生清潔新能源發展的重要一環。我國已把“碳達峰“與”碳中和“納入了政府重點工作計劃。一方面,研究人員不斷探索通過新材料、新技術增加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構建新的能源存儲和輸出生態;另一方面,其安全性也需要在嚴格把控的基礎上不斷提高。
今年,鋰電池爆炸起火的事件屢見不鮮,除了熱量、穿刺等外部因素外,鋰電池本身的構造也可能造成安全隱患,如負極析鋰、隔膜瑕疵、極片變形等。
本文中,我們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分別對電池材料的陰、陽極表面、粘合劑以及隔膜進行了觀測。
01正負極
負極析鋰也被認為是引發鋰離子電池安全性的可能原因。在大倍率充電、低溫充電,或者是電池制造中的涂布偏差等均可能導致負極中析出金屬鋰,由于金屬鋰反應活性強、容易反應產熱,使得電池內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閾值降低,即電池安全性降低。
鋰電池正、負極表面
02隔膜及粘合劑
隔膜瑕疵是過去被常常忽略的問題。隔膜微孔的均勻性是很難通過產品質量確認的,大部分均通過電池企業的電池成品率來確認。例如:一個微孔被堵是很難被檢測出來的,但是局部隔膜孔被“堵”(也可以是局部阻抗增大)可能導致局部鋰金屬析出,引發安全事故。
鋰電池粘合劑及隔膜
目前鋰電池技術尚有不足之處,相信希望隨著科學和技術的進步,未來的生活中一定會更加和諧、幸福與安寧。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