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體
外泌體是多泡體限制性膜與細胞質膜融合而釋放的脂質雙層膜囊泡,直徑約30~200 nm,電子顯微鏡下呈雙凹碟形或杯狀,外泌體能夠運載其內源性的蛋白質、脂質、核酸、miRNA等信息物質參與細胞間通訊和機體的生理代謝過程,被認為是細胞間通訊、疾病診斷和預后循環生物標志物的重要載體,在臨床診斷和治療方面展現出了具景的研究價值。外泌體通過其攜帶的蛋白質、核酸、脂類等來調節受體細胞的生物學活性,從而參與機體免疫應答、抗原提呈、細胞遷移、細胞分化、腫瘤侵襲等生物學過程。
外泌體的負富集分離
外泌體在大小、來源和分子內容物方面均存在高度異質性,因此富集分離外泌體是開展其基礎研究和臨床轉化應用的提。傳統經典的富集分離外泌體的方法有:超速離心、密度梯度離心、試劑盒等技術手段。
外泌體鑒定
WB/ELISA檢測膜蛋白:CD9、CD63、CD81,Alix, TSG101等。
透射電鏡:形態學鑒定,雙層囊膜結構是外泌體重要標志。
NTA納米顆粒跟蹤分析:外泌體特征粒徑大多數處于100nm左右。
NTA、電鏡和WB鑒定外泌體
需確認的信息
1. 樣本類型及種屬
2. 樣本數量
3. 需鑒定方式(WB、電鏡、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