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自我防護,用人體紅外測溫儀測量體溫為何不準?甚至無法顯示溫度數據?為應對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許多市民在使用該儀器時遇到困惑,發現部分測量數據存在較大偏差。
人體紅外測溫儀是一種通過探測器測量被測對象(人體表面、耳腔等)的紅外輻射量,經適當修正后,輸出顯示身體某部位溫度的光電儀器。主要分為紅外額溫計、紅外耳溫計、紅外篩檢儀三種。人體紅外測溫儀作為體溫測量設備,廣泛應用在機場、車站、醫院等公共場所,不少市民也會自行購買使用。其在疫情防控中作用顯著。
湖南省計量檢測研究院院長張遙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疫情的出現常伴有“發熱”癥狀,紅外測溫儀具有遠距離、非接觸、多目標等特點,是早期疫情篩查和防控的“利器”。市民正確使用人體紅外測溫儀,要掌握必要的相關知識和技巧。
張遙奇說,人體紅外測溫儀在一定的環境溫度才能正常工作。通常在低于16℃的環境溫度下測量體溫,數據會出現較大偏差,甚至無法顯示,從測量原理上講,屬于正常現象。他建議在無強對流、無強輻射、非高濕、溫度相對恒定,且符合測溫儀聲明環境溫度的場所進行測量為佳。
以紅外額溫計為例,被測人員體表溫度需與測量環境應達到熱平衡狀態才能開始測量。測量體溫時,紅外額溫計對準額頭正中心(眉心上方并保持垂直),測量部位不能有毛發、汗水、帽子等遮擋,確定測量距離以(1-3)CM為佳。1分鐘內重復測量兩次,每次測量時間應維持(3-5)秒,兩次測量數據之差在0.3℃以內,數據可采信,否則需檢查后再次測量。
紅外額溫計主要應用于需便攜式、流動式測量人體溫度的公共場所,其最大允許誤差為±0.3℃。紅外篩檢儀可以快速從人群中篩檢體溫較高的異常者,其最大允許誤差為±0.4℃。紅外耳溫計測量人體耳部鼓膜溫度,不易受環境的影響,其測量精度較高,穩定性較好。
隨著環境變化、時間推移,人體紅外測溫儀內部電子元件、光學器件的性能會發生衰減或老化,需定期校準。通過科學校準修正后,測量數據更加精準。湖南省計量檢測研究院是省內法定計量機構,已建立人體紅外測溫儀標準裝置。
提醒,人體紅外測溫儀是當前快捷測量人體溫度的設備,其測量數據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參考,但是由于其測量原理的局限性,目前尚不能將人體紅外測溫儀測量數據作為醫學診斷數據。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