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江蘇植藥志》
【拼音名】Sū Huánɡ Qí
【別名】土黃芪、獻干糧、狗干糧(《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圓葉錦葵的根。春、秋采挖,洗凈,曬干。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根深而粗大。莖匐生,略具粗毛。葉互生;圓腎臟形,長2~4厘米,寬4~7厘米,具5~7鈍淺裂,邊緣具鈍齒;葉柄長5~14厘米。花白色或淺藍色,徑約1.5厘米,蔟生于葉腋,花梗細長,具細毛;小苞片3,披針形;萼5裂,廣卵形,花瓣5,倒心臟形,較萼片長1倍,基部具細毛。雄蕊多數,結成一圓柱體,花藥著生于頂端;子房多室,花柱與心皮數相等,柱頭線形。果實扁球形,直徑約6毫米,心皮背部密被細毛,皺紋不顯。花期4~5月。果熟期7月。
【生境分布】多生于路旁荒地,間有栽培。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化學成份】含脂肪油(中含油酸、硬脂酸和棕櫚酸)、蠟(主為廿八烷)、植物甾醇、硝酸鉀、氯化鉀、硫酸鈣、阿拉伯糖、粘液質、樹脂和焦油狀物。
【藥理作用】根的提取物在體外可抑制結核桿菌。根、子、葉皆含多量粘液質,可作潤滑、緩和刺激劑,用于粘膜炎癥。
【性味】《陜西中草藥》:味甘,性溫。
【功能主治】
①《江蘇植藥志》:催乳。
②《陜西中草藥》:補中益氣,托瘡毒,利尿,通乳。治虛勞,貧血,肺結核,脫肛,子宮脫垂,腎炎水腫,糖尿病,瘡腫不易外透,乳汁不足。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燉肉,1~2兩。
【附方】
①治貧血:土黃芪一兩,菠菜根一兩,燉羊肉吃。
②下奶:土黃芪一兩,豬蹄二個。燉熟加白糖吃。
③治瘡腫不易外透:土黃芪一兩。燉雞肉吃。(選方出《陜西中草藥》)
【摘錄】《*辭典》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