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綱目》
【拼音名】Fēnɡ Xiānɡ Shù Yè
【來源】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的葉片。
【化學成份】含揮發油0.05%,其中萜占88%,倍半萜占2%,倍半萜烯醇占0.6%,還含一種萜烯稱做蘇合樹烯。
【藥理作用】醇提物制成的止血粉,對犬股動脈出血,肝與脾創面出血,斷肢傷面出血等,皆有一定止血之效,但吸收不夠理想,且藥物受潮后止血*降低。
【性味】
辛苦,平。
①《閩南民間草藥》:辛,平,有小毒。
②《泉州本草》:辛苦,性平,無毒。
【歸經】《泉州本草》:入脾、腎、肝三經。
【功能主治】
治急性胃腸炎,痢疾,產后風,小兒臍風,癰腫發背。
①《綱目》:治癰疽巳成,擂酒飲,以滓貼之。
②《嶺南采藥錄》:取葉,連細枝煎水洗浴,治產后風、風癱、風腫等癥。
③《廣西中藥志》:幼葉治痢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者0.5~1兩;搗汁或燒存性研末。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附方】
①治癰腫發背:楓香樹幼葉和老米飯共搗爛,敷患處。(《閩南民間草藥》)
②治痢疾:幼楓樹的枝頭嫩葉一兩。水煎,去渣,白糖調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③治泄瀉:幼楓樹枝頭嫩葉二兩。搗爛,加冷開水擂汁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④治中暑:楓香樹嫩葉三錢。洗凈,杵爛,開水送下。(《閩東本草》)
⑤治口鼻大小便同時出血:楓香樹脂、葉(燒存性)各一錢。開水沖服。(《閩東本草》)
⑥治小兒臍風:楓樹嫩尖,搗爛取汁內服。(《湖南藥物志》)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