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原理
熒光:是一種非溫度輻射冷光,據發生性質可分為光化熒光(由特定光源光譜激發而產生的熒光)、放射熒光(放射性物質激發)、生物熒光(生物體發出)、化學熒光(如磷氧化時)等。
熒光現象:某物質在受到某種特定波長的高能量光(短波長)照射后獲取能量,幾乎即時(約在10~15s后)其分子內的電子躍遷到較高能級軌道使分子進入激發態,激發態的分子不通過內部轉換方式消耗能量回到基態,而是釋放出相應較低能量的光量子→人眼可見的熒光(較長波長)。
熒光現象有兩種:一次熒光現象,又稱“固有熒光”或“自發熒光”,是指經照射后,就能發出熒光的物質,此類物質的化學特征是發光分子具有共軛雙鍵,π電子活動性大。二次熒光現象,又稱“繼發熒光”,物質經照射后不能或只能部分發生微弱的熒光,這樣就需先用熒光色素(或稱熒光染料、熒光探針)標記處理,將熒光色素標記結合插入到不發光的活性分子中去,再經照射才能發生熒光。熒光色素應具備的基本條件是能與不發光分子的某個區域有特異性的牢固結合,同時不會影響被結合分子的結構和特性,光量子效率應≥013。
熒光的產生包含了激發和發射兩個過程,激發光譜短于發射光譜,故光色不同。而不同的熒光物質或熒光色素有其最敏感而有效的激發波長,因此選擇合適的激發/發射光譜以獲得最佳的熒光鏡像質量是實驗中要首先考慮的。
熒光顯微鏡是利用“光化熒光”成像,如果所選激發波長在肉眼所看不見的近紫外光區(320~400nm),熒光的發射光譜也較普通光鏡光源的平均波長短,光學分辨率提高。
OLYMPUS熒光顯微鏡使用方法:
(1)先關閉熒光通道,再打開熒光激發器電源,等待15分鐘。
(2)等待期間,打開顯微鏡光源,找到需要觀察的樣品,選用合適的物鏡,調整焦距。
(3)關閉顯微鏡光源,打開熒光通道。
(4)需要圖片,要把鏡體上的相應拉桿拉到綠線位子。按下相應附件上的照相按扭。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