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5rem; line-height: 1.2; font-size: 1.5rem; padding-bottom: 20px; border-bottom: 1px solid rgb(126, 192, 67); color: rgb(48, 48, 48); 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 segoe="" ui",="" roboto,="" "helvetica="" neue",="" arial,="" "noto="" sans",="" sans-serif,="" "apple="" color="" emoji",="" "segoe="" ui="" symbol",="" emoji";"="">微孔的孔徑分析與介孔和大孔分析有何不同?
在微孔的情況下,孔壁間的相互作用勢能相互重疊,微孔中的吸附比介孔大,因此在相對壓力<0.01時就會發生微孔中的填充,孔徑在0.5~1nm的孔甚至在相對壓力10-5~10-7時即可產生吸附質的填充,所以微孔的測定與分析比介孔要復雜得多。顯然,把BJH孔徑分析方法延伸到微孔區域是錯誤的,兩個原因,其一,凱爾文方程在孔徑<2nm時是不適用的;其二,毛細凝聚現象描述的孔中吸附質為液態,而在微孔中由于密集孔壁的交互作用,使得填充于微孔中的吸附質處于非液體狀態,因此孔徑分布的規律必須有新的理論及計算方法,宏觀熱力學的方法已遠遠不夠。
D(nm) 0.4 0.6 0.8 1.2 2.0
P/Po 10 10 10 10 10
需采用二級分子泵 ,并且壓力傳感器的精度要求更高,需增加小量程的壓力傳感器(和)進行分段測量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