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譜儀利用混合物在液-固或不互溶的兩種液體之間分配比的差異,對混合物進行先分離,而后分析鑒定的儀器。
液相色譜儀根據固定相是液體或是固體,又分為液-液色譜(LLC)及液-固色譜(LSC)。現代液相色譜儀由高壓輸液泵、進樣系統、溫度控制系統、色譜柱、檢測器、信號記錄系統等部分組成。與經典液相柱色譜裝置比較,具有、快速、靈敏等特點。
液相色譜儀已成為分析化學中有力的工具之一:
液相色譜的定義是二十世紀早期由俄羅斯植物學家 MikhailS. 茨維特提出的。他更先嘗試在裝滿顆粒的柱子上使用溶劑來分離從植物中提取的化合物(樹葉色素)。茨維特用顆粒填滿開口的玻璃柱。他發現兩種特殊的材料,粉筆末(碳酸鈣)和氧化鋁很有用。他將樣品(混勻植物葉的溶劑提取物)倒入柱中,并讓樣品流過顆、粒床。隨后加入純溶劑。隨著樣品由于重力自上而下流過柱子,可看到不同顏色的譜帶被分開,因為有些組分比另外一些移動得快。他將這些分開的不同顏色的譜帶與樣品中原有的不同化合物相關聯。他還根據每一種化合物對填料的化學親和性強弱,提出了分析這些化合物的分離規律。與顆粒填料有較強親和性的化合物移動慢,與溶劑有較強親和性的化合物移動快。這個過程可這樣描述:樣品中的化合物在流動的溶劑(流動相)與固體顆粒(固定相)間的分布不一樣。這樣使每一種化合物以不同的速度移動,從而產生了化合物之間的分離。
茨維特使用色譜法 chromatography (來自希臘字,chroma 意思是顏色,graphy 意思是記錄,直譯為顏色記錄)來描述他的彩色試驗。(令人好奇的是,俄羅斯名字茨維特意思是顏色。)今天,液相色譜法,以各種形式,已成為分析化學中有力的工具之一。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