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驗室分析工作中,洗滌玻璃器皿不僅是一項必須做的實驗前的準備工作,也是一項技術性的工作。洗滌是否符合要求,對檢驗結果的準確和精密度均有影響。
根據不同的要求有各種不同的洗液。將較常用的幾種介紹如下:
(1) 強酸氧化劑洗液
強酸氧化劑洗液是用重鉻酸甲(K2Cr2O7)和濃硫酸(H2SO4)配成。K2Cr2O7在酸性溶液中,有很強的氧化能力, 對玻璃儀器又極少有侵蝕作用。所以這種洗液在實驗室內使用很廣泛。
配制濃度各有不同,從5~12%的各種濃度都有。配制方法大致相同:取一定量的K2Cr2O7(工業品即可),先用約1~2倍的水加熱溶解,稍冷后,將工業品濃H2SO4所需體積數徐徐加入K2Cr2O7不溶液中(千萬不能將水或溶液加入H2SO4中),邊倒邊用玻璃棒攪拌,并注意不要濺出,混合均勻,冷卻后,裝入洗液瓶備用。新配制的洗液為紅褐色 ,氧化能力很強。當洗液用久后變為黑綠色,即說明洗液無氧化洗滌力。
這種洗液在使用時要切實注意不能濺到身上,以防“燒”破衣服和損傷皮膚。洗液倒入要洗的玻璃器皿中,應使玻璃器皿周壁全浸洗后稍停一會再倒回洗液瓶。*用少量水沖洗剛浸洗過的玻璃器皿后,廢水不要倒在水池里和下水道里,長久會腐蝕水池和下水道,應倒在廢液缸中,缸滿后倒在垃圾里,如果無廢液缸,倒入水池時,要邊倒邊用大量的水沖洗。
(2) 純酸純堿洗液
根據器皿污垢的性質,直接用濃硫酸(HCl)、濃硫酸(H2SO4)、濃硝酸(HNO3)浸泡或浸煮器皿(溫度不宜太高,否者濃酸揮發刺激人)。
純堿洗液多采用10%以上的濃燒堿(NaOH)、氫氧化鉀(KOH) 、碳酸鈉(Na2CO3)液浸泡或浸煮器皿(可以煮沸)。從堿洗液中撈取玻璃器皿時,要戴乳膠手套,以免燒傷皮膚。
(3) 有機溶劑
帶有脂肪性污物器皿,可以用汽油、甲苯、二甲苯、丙酮、酒精、三氯甲烷等有機溶劑擦洗或浸泡。
但用有機溶劑作為洗液浪費較大,能用刷子洗刷的大件玻璃器皿盡量采用堿性洗液。只有無法使用刷子的小件或特殊形狀的玻璃器皿才使用有機溶劑洗滌,如活塞內孔、移液管尖頭、滴定管尖頭、滴定管活塞孔、滴管、小瓶等 。
(4) 洗消液
檢驗致癌性化學物質的器皿,為了防止對人體的侵害,在洗刷之前應使用對這些致癌性物質有破壞分解作用的洗消液進行浸泡,然后再進行洗滌。
在食品檢驗中經常使用的洗消液有:1%或5%次氯酸鈉(NaOCl) 溶液、20%HNO3和2%KMnO4溶液。
現在市場上面對于實驗研究室玻璃器皿的清洗還沒有非常重視。通常投入較少、容易被忽略的一點便是是實驗器皿清洗環節,對于一些比較精密的實驗來說,實驗器皿中存在細微的雜質都有可能導致實驗結果的偏差甚至失敗,因此實驗室玻璃器皿的清洗尤為重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