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蝕的由來
腐蝕是怎么產生的呢?大多數的腐蝕都是因為受到諸如大氣、液體等中氧、水、濕度、溫度變化和污染物等的侵蝕和滲透等原因導致的。
絕大多數金屬材料(Fe、Cu等)都是由金屬氧化物或金屬的其他化合物礦石經過提煉得到的,從分子運動穩定性角度來講,他們都有和空氣中氧氣、介質中的氧化性物質、任何能給質子的路易斯酸、有化合價差的路易斯堿等物質反應,生成分子結構更為穩定,吉布斯自由能更低的金屬或金屬化合物的變化趨勢,這就是自然界、工業界的金屬材料腐蝕的本質原因所在。因此有一句說得好:“金屬腐蝕也冶金的逆過程”。任何金屬材料的防腐蝕原理都是基于隔絕、阻礙、阻緩、延緩這類反應的發生。
非金屬材料本身就有一定的耐蝕性,物理腐蝕是非金屬材料重要的失效過程。水和某些有機溶劑分子通過滲透擴散作用滲入非金屬材料內部,起到溶劑化作用,破壞了大分子間的次價鍵,致使終的材料出現溶脹、軟化或溶解腐蝕。降解是非金屬高分子材料遇到的典型的腐蝕形態,具體的降解可能有:熱降解、光降解、氧化降解、化學降解、機械降解等。非金屬材料腐蝕的原因還有環境應力、疲勞、差熱、微生物、磨損、沖蝕等因素。
腐蝕的全面評價,根據腐蝕的部位和程度不同,有不同的方法。
屬材料腐蝕通常評價方法可使用:失重法、增重法、深度法、氣體容量法、電阻法、電流密度法、力學性能指標等,近年來也嘗試使用原子吸收光譜之類的新方法。
金屬材料的腐蝕評價方法目前還遠不及金屬腐蝕評價那么完善和全面,測試評價很多需要進行破壞性試驗,目前做的更多的,有定量數據的也僅是靜態腐蝕試驗(重量保持率、剛度保持率、模量保持率、韌性保持率等),但應該說非金屬材料動態腐蝕評價試驗是更合理的,主要試驗有:溫度梯度試驗、應力松弛試驗、蠕變斷裂試驗等。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