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光現象
熒光是指熒光物質在特定波長光照射下,幾乎同時發射出波長更長光的過程(圖1)。當特定波長(激發波長)的光照射一個分子(如熒光團中的分子)時,光子能量被該分子的電子吸收。接著,電子從基態(S0)躍遷至較高的能級,即激發態(S1’)。這個過程稱為激發①。電子在激發態停留10-9–10-8秒,在此過程中電子損失一些能量②。電子離開激發態(S1)并回到基態的過程中③,會釋放出激發過程中吸收的剩余能量。
熒光雅布倫斯基圖
熒光分子在激發態駐留的時間為熒光壽命,一般為納秒級別,是熒光分子本身固有的特性。利用熒光壽命進行成像的技術叫熒光壽命成像(Fluorescence Lifetime Imaging,FLIM),可以在熒光強度成像之外,更加深入地進行功能性測量,獲取分子構象、分子間相互作用、分子所處微環境等常規光學成像難以獲得的信息。
熒光的另一個重要特性是Stokes位移,即激發峰和發射峰之間的波長差異(圖2)。通常發射光波長比激發光波長更長。這是由于熒光物質被激發之后、釋放光子之前,電子經過弛豫過程會損耗一部分能量。具有較大Stokes位移的熒光物質更易于在熒光顯微鏡下進行觀察。
熒光顯微鏡
熒光顯微鏡是利用熒光特性進行觀察、成像的光學顯微鏡,廣泛應用于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病理學、遺傳學等各領域。熒光成像具有高靈敏度和高特異性的優點,非常適合進行特定蛋白、細胞器等在組織及細胞中的分布的觀察,共定位和相互作用的研究,離子濃度變化等生命動態過程的追蹤等等。
細胞中大部分分子不發熒光,想要觀察它們,進行熒光標記。熒光標記的方法非常多,可以直接標記(比如使用DAPI標記DNA),或利用抗體抗原結合特性進行免疫染色,也可以用熒光蛋白(如GFP,綠色熒光蛋白)標記目標蛋白,還可以用可逆結合的合成染料(如Fura-2)等。
倒置熒光顯微鏡MF53-N
目前熒光顯微鏡已成為各個實驗室及成像平臺的標配成像設備,是我們日常實驗的好幫手。熒光顯微鏡主要分為三大類:正置熒光顯微鏡(適合切片)、倒置熒光顯微鏡(適合活細胞,兼顧切片)、熒光體視鏡(適合較大標本,如植物、斑馬魚(成體/胚胎)、青鳉、小鼠/大鼠器官等)。
熒光顯微成像技術應用廣泛,種類豐富,而且新技術還在不斷涌現,大家可以選擇的技術去完成自己的研究。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