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OD的發現到其命名,期間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時間。發現是在1938年Mann和Keilin從牛紅細胞中分離提取出一種含Cu的血銅蛋白。
1953年Keilin又從小牛肝、鯨肝中分離出肝銅蛋白,1968年McCord和Fridovich根據血銅蛋白、肝銅蛋白、腦銅蛋白皆有O2- 歧化活性,才將此酶命名為超氧化物歧化酶。
但那時,他們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從動物血液或臟器中提取SOD,容易受原料來源、產品得率、穩定性及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
直到上世紀8O年代后美國和日本才先后開發了用發酵法生產SOD,利用微生物具有原料便宜易得可大規模生產的優勢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目前,國內外都致力于微生物生產SOD的研究并且在菌種選育、發酵工藝、分離提純、生理學研究、基因克隆表達及SOD應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進展。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