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把土壤酸堿度分為五級:強酸性土(pH小于5)、酸性土(pH5.0~6.5)、中性土(pH6.5~7.5)、堿性土(pH7.5~8.5)、強堿性土(pH大于8.5)。我國大部分田地為酸性土和中性土,少數為強酸性土,極少堿性土。栽培農作物時,首先要弄清所栽培的作物是喜歡酸性土或中性土還是可以堿性土,若土壤酸堿度不合適,就需要進行調節改良。 對于酸性過大的土壤,(1)可每年每畝施入20~25公斤的石灰,且施足農家肥,切忌只施石灰不施農家肥,這樣土壤反而會變黃變瘦。在播種前1~3個月施入,以免對作物萌發及生長造成影響。(2)也可畝施草木灰40~50公斤,以中和土壤酸性,更好地調節土壤的水、肥狀況。 對于堿性土壤,通常每畝用石膏30~40公斤作為基肥施入改良。 土壤堿性過高時,可加少量硫酸鋁(需另外補充磷肥)、硫酸亞鐵(見效快,但作用時間不長,需經常施用)、硫黃粉(見效慢,但效果持久)、腐植酸肥等,具體施用量根據土壤酸堿度確定。常澆一些硫酸亞鐵或硫酸鋁肥料的稀釋液,可使土壤酸性增加。腐植酸肥因含有較多的腐植酸,能調整土壤的酸堿度。另外,硫酸鋁也被用來調節土壤pH值,因為它水解生成氫氧化鋁的同時產生少量的硫酸稀溶液。 如果大田內有作物生長,可增施酸性、堿性肥料來調節土壤
酸堿度,也可利用鈣鎂等堿性元素置換氫離子,提高土壤pH值,同時也對作物提供養分。(1)增施有機肥。這是調節土壤酸堿度根本的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緩沖性能。土壤緩沖性與土壤中腐殖質含量密切相關,而腐殖質主要來源于有機質,因此,在農業生產中必須強調增施有機肥。(2)合理施用化肥。一般說來,酸性土壤,選施碳酸氫銨等堿性肥料,磷肥則選施鈣鎂磷肥。堿性土壤,選施易溶性酸性化肥,如氯化銨、過磷酸鈣等。尿素屬中性有機態氮肥,酸堿土壤都能施用,但施后隔3~5天再進行灌水,以防止流失,提高肥效。(3)適施石灰。酸性較強(pH5.5以下)、土質黏重、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土壤,適當增施石灰。一般每畝基施50~100千克,每隔2~3年施用一次;堿性強的土壤,可畝施石膏(硫酸鈣)15~25千克。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